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宣泽门

宣泽门

初名大通门,北宋熙宁十年 (1077) 改为宣泽门。北宋东京城外城西汴河上北水门。在今河南开封市。《宋史·钦宗纪》: 靖康元年 (1126) 金人犯京师 (今开封市),“金人攻宣泽门,李纲御之,斩获百余人,至旦始退”。即此。


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西汴河上北水门。本名大通门。熙宁十年(1077年)改名。《宋史·钦宗纪》: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宣泽门,李纲御之,斩获百余人,至旦始退”,即此。


猜你喜欢

  • 阳泉工矿区

    1949年改阳泉市置,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1949年由阳泉市改置(县级)。治今山西省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地级)。

  • 许昌市

    1947年革命根据地析许昌县城区置,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在河南省中部。面积 4949 平方千米(市辖区88平方千米)。人口445.8万(市辖区38.5万)。辖魏都区和许昌、鄢陵、襄城3县,代管禹州、长

  • 通远县

    ①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置,为威州治。治所即今甘肃环县。后周显德二年 (955) 为环州治。四年 (957) 改为通远军治,北宋淳化五年 (994) 复为环州治。天圣元年 (1023) 改名方渠

  • 咸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绥安县置,属蓬州。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五十八里三元乡兴福村。大业三年 (607) 属宕渠郡。唐武德初复属蓬州,天宝初属咸安郡,至德二年 (757) 改为蓬山县。古县名。隋

  • 三道镇

    即今黑龙江拜泉县东南三道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东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头坑屯,人口600。以境内三道沟为名。1955年设三道林子乡。1958年改

  • 九畿

    先秦时理想中的一种行政区划。据《周礼·夏官·大司马》 载:“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以王畿为中心, 自内而外,每五百里为一畿。共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畿,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

  • 脱豁改原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南,南祖岭一带平原。《金史· 世纪》: “世祖戒辞不失曰: ‘汝先阵于脱豁改原,待吾三扬旗,三鸣鼓,即弃旗决战。’”

  • 雪洞山

    在今广东新丰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长宁县: 雪洞山 “中有大雪、小雪二峰。其南又有雪山,俱以冬春积雪而名。岭南地暖,独此三峰有雪,故为奇也”。

  • 蒲姑

    殷、周间方国。又作亳姑或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十五里 (寨郝镇北七里)。《书序》: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 西周初齐太公被封于此。《汉书·地理志下》: 齐地 “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

  • 高贵乡公髦墓

    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正始五年(244) 封郯县高贵乡公。齐王废后,立为皇帝。《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 载: 甘露五年 (260),“五月己丑,高贵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