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山县

金山县

①北周天和六年 (571) 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永安镇。《元和志》 卷33龙安县: 金山县以山为名。隋属金山郡。后废。

②北周置,属甘州。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寻废。

③隋开皇十五年 (595) 置金山府,大业末乡人自立为金山县。治所即今江苏金坛市。唐武德八年 (625) 废。垂拱四年 (688) 复置,更名为金坛县。

④隋大业元年 (605) 置,属冲州。治所在今越南广南——岘港省桂山附近。三年 (607) 属林邑郡。后废。

⑤唐垂拱四年 (688) 改金华县置,为婺州治。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神龙元年 (705) 复名金华县。

⑥辽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北郊乌兰哈达苏木公主岭一号古城。天庆六年(1116) 升为静州。

⑦清雍正二年 (1724) 改金山卫置,属松江府。治所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移治洙泾镇 (今金山县)。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


(1)古县名。(1)北周天和六年(571年)置,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改为龙安县。(2)北周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西南。寻废。(3)隋大业元年置,治今越南广南省桂山附近。后废。(4)隋大业末乡人自立,治今江苏省金坛市。唐武德八年(625年)废。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复置,改名金坛县。(5)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改金华县置,治今浙江省金华市。为婺州治。唐神龙元年(705年)复名金华县。(6)辽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东北公主岭一号古城。属泰州。天庆六年(1116年)升置静州。次年入金后废。(2)古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治今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金山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治洙泾镇。属松江府。原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1997年撤销,改设金山区,迁治石化街道。2000年迁山阳镇。


猜你喜欢

  • 三都市

    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北四十里太阳升乡(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东北“山家店又五里至三都”。同治《义宁州志》卷2:三都铺在“州西一百四十里”。

  • 大穆降

    即大目降。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连横《台湾通史·建国纪》:南明弘光元年(1645),“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设评议会”,其时归化番社中有“大穆降社”。

  • 三累山

    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北。《水经·河水注》:横溪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三成,故俗以为三累名山……山下水际有二石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引《陕西通志》:“今有三峡山,在韩城县西北四十里,疑即三累山也。”

  • 成都府路

    北宋嘉祐四年(1059)改益州路置,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以东,大渡河以北,龙门山西南及沱江以西大部,以东一小部分地区。元初废。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置,治成都

  • 罗瓮山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 “都督山” 条下: 罗瓮山 “山石纡回,层叠突起如瓮。旧产朱砂,今绝”。

  • 卯峒镇

    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南八十里百福司镇。明末置百户所。清置巡检司。民国置县佐。

  • 秃伯歹

    元代西域人对吐蕃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元代以其地藏族为色目三十一种之一。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1“氏族”。

  • 绩溪

    即今安徽绩溪县东扬之水的别名。《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 “在城东,其源亦来自扬溪。下流二十余里,乳溪水东注之。又五里,徽溪水南注之。至临溪,会县南诸水,入歙县界。离而复合,交流如绩,县因以名

  • 交谷县

    隋置,大业三年(607)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河静省义静以南。唐武德初改为文谷县。古县名。隋置,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以南。属日南郡。唐贞观后废。

  • 凤凰厅

    清光绪二年(1876)升凤凰城巡司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宽甸满族自治县地。1913年改为凤凰县,次年改为凤城县。(1)本明五寨、筸子坪两长官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