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书心得(精选26篇)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许多疑惑、感慨以及愤懑不平之事,有时一点困难或弯路,就足以制约我们一生的发展。然而,无论如何,总有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让我们奋勇前行。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焰,一代一代传承到今天,譬如《道德经》、《庄子》、《菜根谭》……在我的青葱岁月彷徨、迷茫时,正是《菜根谭》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苏秦以“连横”理论多次劝说秦王却屡遭失败。最终在钱财用尽的时候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没有从织布机上抬起头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攻读兵书《阴符》。学成之后,他以一人之力解除了六国与秦的盟约,挂六国相印。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然后他再次回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在钱财、荣耀、权力面前,人们最易感受到世态炎凉。而我也总摆脱不了生活的愤懑、纠结和无奈。直到有一天,我拜读了《菜根谭》,如遇,为我答疑解惑。文中有一句话:“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大意是:我有权有势人们就奉承我,这是奉承我的官位和纱帽;我贫穷低贱人们就轻视我,这是轻视我的布衣和草鞋。可见根本不是奉承我,我为什么要高兴呢?根本不是轻视我,我又为什么要生气呢?我学会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意思是: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不会活过一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既然如此,那我难道要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力而蹉跎一生吗?不用的,生活本身就是拥有无尽乐趣巨大的财富,我无需追求更多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我读《菜根谭》,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他温暖睿智的话语能拨开迷雾,拂去尘埃,让我的心灵变得澄澈、宁静。
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近日读《菜根谭》,很欣赏这样的句子,“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原句不太好懂,找个译文看看,确实收益挺大的。
这句话可翻译为:“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任何鱼虾来繁殖。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应该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习惯看到崇高的事物,但也要习惯看到非正义的现象。因为正因为对立面的存在,才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比如说人们多爱看美女,美女者,看之养眼,古人有语“秀色可餐”,再说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存在丑女,才衬托了美女的美,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天底下的女子都一样漂亮,那么,人们都会习惯了,也无所谓美与丑了。
做老师的,当然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管理起来不费劲,而且也能取得不错的好成绩,也适应应试教育的结果。心中常这样想,所有的学生都如某某就好了,上课也轻松了,成绩也能上来了。其实想一想,社会正是因为个性而显得多姿多彩,这也只是一个愿望而矣。课堂也不是现代生产中的流水线,我们也无法生产出同样的合格产品。
有时候上课,因为个别捣乱的学生而确实把人气得够呛的。现在学生、家长、教师的法律意识都挺强的,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事情教师也坚决不做。因为如果把知识没有教好,只是说明你这个老师能力有限,是小事;但是如果因为维护课堂秩序而做出非法的事来,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是大事。因此,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再加上有些家长维护自己孩子,有些事情确实很难处理。大多老师有同样的一个感觉,现在看到有些学生,确实是有些害怕。
有时候感觉教育的力量不是万能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上起课来让人头痛,却也无能为力,在课堂上还挺嚣张的,用着挑衅的眼光边说话边看着你的眼神,老师却无能为力。不能体罚,说教也显得很苍白,黔驴技穷也只是一个叫家长,来与不来还得看人家的心情。
还是古人说得好“地秽生物,水清无鱼”,不管是自我安慰消极逃避无可奈何也好,还是至理名言处世准则也罢,觉得说得的确挺在理。人们制定了规则,但是却是由人们把规则打破。规定了法律,但是还会有人违法。有了规章制度但是还有人不遵守。
人要有容忍庸俗的气度和宽宏他人的雅量,师与生者之间,也同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下,留下了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颗。有人评价此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自古以来多少前人成功与失败所得到的结论,就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因他能够进忠言,最后使得他成为第一个开创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号。而楚怀王客死异乡的收场也终因其不能听进忠言,无视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相比可以说是成与败的对比,无疑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句名言的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在劝戒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锋芒过露,只会招人嫉妒,因为树大招风。杨修就是例子,他自以为聪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却又到处宣扬,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说杨修聪明吗?他确实聪明,但是又为何会死呢?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却猜不透曹操的为人性格。曹操内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为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这个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准则。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 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心虚明理 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总之,读书就是学习,就是反思,就是进步,也就是成长。争做幸福的读书人……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生,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的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能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
《菜根谭》这本书分为前集和后集,其中我最喜欢的的一则是: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功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则告诉了我,如果自己对别人有所恩惠,切不可念念在心,计较回报,长此以往只会加重自己的名利之心。相反,对别人的恩情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自己犯的错,要时时刻刻以此为鉴,改过自新。别人犯错时,如果你不断指责并不能让他改正已犯的错误,相反只能使他对你产生怨恨,而当你为他辩护,他则会反过来检讨自己,积极的修正错误。
阅读《菜根谭》,能让你从容的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刻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对人生有新的体味,对心智也有一个新的提升。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随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这样的书在中国古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特别强调内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将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书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难以穷尽。如儒家的《中庸》,其实说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极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后世的兵法和谋术就是里面发展而来的,书本无好坏,但有人硬要用些阴谋阳谋,视他人为地狱,这样的恐怕也不再少数。那些企业的老板们对这些书奉为珍宝,花着大价钱去国学讲座,就为更好的修身求财。至于有幸曾听了那些贩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难以服人,但还是很多人热情不减,与修身越走越远就不用说了。
《菜根谭》一书难以说是哪一家之言,糅杂着儒释道三家的东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同样禅宗的思想也贯穿其间,这样一本书同样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处世而言,如读到“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人都有短处,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婉转的替别人补救,但人有个毛病往往喜欢拿人家的短处来取乐,一旦有纷争冲突更是互相揭对方的短处,以短攻短一点都不少见。当然人都有顽固的时候,而且在年少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经世事,所以容易顽固,等到老了自以为经验很多,也容易顽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顽固。一个学生顽固的犯错老师肯定愤怒的责备和批评,至少我曾经那些老师都是这样的,但结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导对顽固的老人和不经世事的少年才是对的。但缝以后有口舌之争,或碰到讲理讲不通的人,暗暗告诉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顽助顽,那才是智慧。
又如读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尽管人人都希望时间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时绝对可能的,因此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得有防人之心,毕竟最美美不过人性,最恶恶不过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颗防人之心,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当,而后半句明显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书上说的那样宁受人欺骗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当就可以了。
又如读到:“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不要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无论社会怎么复杂,一个人心肠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双冷眼更不可少。我们要有拍案而起的胆量,还得懂“韧的战斗”,这才是明智之举。
书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更好的处世是为了更好的人际更好的沟通。但凡一本书内读者自己喜欢部分或觉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的,当然就有不同偏好。说道处世,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忽略几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数情绪都产生于需要和被需要当中,当我们需要被满足同时也被需要而且能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欣喜的是大学这几年读了几本书,但遗憾的是没有好好读教材,于是说到学习就只好灰头土脸,一脸懊丧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恶习难改。这两天在期末考试的重压下又喜欢上了《菜根谭》,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头读物,越读越觉得书中妙趣横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试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闲不能尽兴,《菜根谭》既是一本修生之书,当然只能慢慢读,人生嘛像极了一场“修行”。
《菜根谭》是一本和处事哲学有关的书,这样的书在中国古代太多了,因为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特别强调内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将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书中,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书难以穷尽。如儒家的《中庸》,其实说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极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当然也有人喜欢《道德经》,后世的兵法和谋术就是里面发展而来的,书本无好坏,但有人硬要用些阴谋阳谋,视他人为地狱,这样的恐怕也不再少数。那些企业的老板们对这些书奉为珍宝,花着大价钱去国学讲座,就为更好的修身求财。至于有幸曾听了那些贩卖成功学的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解读,难以服人,但还是很多人热情不减,与修身越走越远就不用说了。
《菜根谭》一书难以说是哪一家之言,糅杂着儒释道三家的东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影子,同样禅宗的思想也贯穿其间,这样一本书同样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处世而言,如读到“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人都有短处,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婉转的替别人补救,但人有个毛病往往喜欢拿人家的短处来取乐,一旦有纷争冲突更是互相揭对方的短处,以短攻短一点都不少见。当然人都有顽固的时候,而且在年少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经世事,所以容易顽固,等到老了自以为经验很多,也容易顽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顽固。一个学生顽固的犯错老师肯定愤怒的责备和批评,至少我曾经那些老师都是这样的,但结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导对顽固的老人和不经世事的少年才是对的。但缝以后有口舌之争,或碰到讲理讲不通的人,暗暗告诉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顽助顽,那才是智慧。
又如读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尽管人人都希望时间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时绝对可能的,因此有一颗善良的心,还得有防人之心,毕竟最美美不过人性,最恶恶不过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颗防人之心,因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当,而后半句明显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觉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书上说的那样宁受人欺骗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当就可以了。
又如读到:“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不要动不动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无论社会怎么复杂,一个人心肠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双冷眼更不可少。我们要有拍案而起的胆量,还得懂“韧的战斗”,这才是明智之举。
书中精彩之处不胜枚举,更好的处世是为了更好的人际更好的沟通。但凡一本书内读者自己喜欢部分或觉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读者的性格和修养的,当然就有不同偏好。说道处世,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忽略几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数情绪都产生于需要和被需要当中,当我们需要被满足同时也被需要而且能体验你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而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别人的需要让你觉得很累没有价值拖累了你,那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几乎所有的关系和行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来解释,因此不吝啬自己掌声和赞美之言,真心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人性优点》几乎整本书都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对于人际关系和谈恋爱都一样使用。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体现为不同的特点,绝无好坏之分,一个人讨厌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个人正喜欢你这一点。讨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以假装,但讨厌不可以,如果有一个人很讨厌你,绝对不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一件事,有句话叫做在一个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围的人都讨厌你,没有不要去为谁改变,因为你做错了一件事只是讨厌你的人的爆发点,再此之前他已经讨厌你了。当然是你的恶习,比如从不洗澡让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点,没有优缺点,但习惯定有好坏之分。就如细心的人多不果断,温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会死在细节上,但是恶习就是恶心习。
还有一条是,不管是否谈恋爱的人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容易忽略对方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特别是小情侣,往往错误的希望对方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把对方变成“另外一个自己”,这个时候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做人处世这门学问是活一天学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还要有改掉坏习惯的毅力。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菜根谭》是本哲学著作,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后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本土哲学著作。‘菜根’书名的形而上在‘càigēn’两音,春秋笔法直至明万历还能被保留,如果本书确实为明朝万历人洪应明所著作,看来明朝还是有才俊的。自明朝万历,即公元1620年后至当代,在中国本土产生的哲学著作中,再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哲学著作。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_。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_,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道’,《葛覃》谈‘亲本’,《卷耳》谈‘礼仁’。我们‘菜、采’之‘cǎi’道,就来到儒家最神圣的学问‘乐道’、‘亲本’、‘礼仁’上面,这就是《菜根谈》中‘菜根’两字的根本,故《菜根谈·修身篇》总领之文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再往后,才谈到“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我们仔细究察《菜根谭》全篇,谈到最后,由儒家的积极入世转入了道家的消极避世,作者本意要柔和儒、道、佛三家来自成《菜根谈》一家之言,可惜才力不逮,成了四不象,搞了个‘不得入圣人之室’,可谓‘不儒、不道、不佛、不才。’世人本此学问,反反复复犹如小人。我是不主张把《菜根谈》当成中华圣典来读的,因为它不配称之为圣典。不过,通过本书可探源春秋笔法,从这点上说,为我们提供了作文、思考问题的一个崭新的方法。
我读《菜根谭》,的收获在:不能启发智慧的文章,不能指导实践的文章、不能提供哲学思辨的文章,没有文采,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叫习作。看当代作家的文章,基本上都只能称之为习作,无病_罢了。故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为‘垃圾文学’,此言恰当得很。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近六百年,中国没有任何文学新成就。子曰:“后生可畏”,孔子怕的是后生不知耻、不后勇,关起门来成‘癔统’。(癔,一种精神病,患者平时喜怒无常,感觉过敏。此病多由心理上剧烈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引起。亦称“歇斯底里”。)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涵深刻的哲理,读后耐人寻味。
最近我就读了一段: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它的大意是说:肝有病眼睛就会看不清,肾受病耳朵就会受影响。病发于人看不到的地方,却表现在人所共见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先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独自在小卖店里,忍不住拿了几样小食品,我一会儿拿起来,一会儿又下。那时有两个我——一个想拿东西的我,一个不想拿东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所以我到了最后也没有把东西拿走。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就是说,一有坏念头,人就变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坏事的人,就会做什么事都没有紧张的情绪。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是明初儒学家洪应明收集编成的一部语录集。
在我刚上小学时,这本书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开始读这本书。我把它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在书桌前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书之中……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礼仪与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种处事哲学于一书,让人受益匪浅。
《菜根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师师长、礼让他人、愿赌服输……虽然这些也是我们现在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价值观,但是他可以一项一项地做到,认真严苛地要求自己,而我们呢?
在生活中能严于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坚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也要多向他学习,即使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们仍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信你看,能做到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舍己为人的消防队员们、勤恳为民的警察叔叔们……他们在铁的纪律下,养成了任何时候严于律己的习惯。虽然我们没有铁的纪律的约束,但是只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也能与他们一样。
在书中,还有一个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书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处总是劫财拦路,但是在不断的受教下,他奋发图强,痛心疾首,一改前非,当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万物皆是可改变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去改变自己。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奥义,同时也知晓古人的各种优良品质,令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也去购买一本《菜根谭》,仔细地阅读,相信你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_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还是太懒,
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可能:自己是错的。)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贤所说的不急不切,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心态。所以有人说心态决定一切,不无道理。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通过修身来达到。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呢,就是时间。其实时间是万能的,能解决人们许多的难题,一切的恩怨、纷争无不随着时间灰飞烟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记住这个道理,合理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才能使人活得轻松、坦然。
小结一下,遇到矛盾难以短时间解决的,一、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二、问问自己真的有这么急么?不能马上解决的后果是什么,真的后果有那么严重吗?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人家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