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郑板桥的简介最新6篇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诗人郑板桥的简介最新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郑板桥阅读答案 篇1

郑板桥,乾隆间知①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②,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③。监生④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⑤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⑥脱其帽,足踏之,或摔⑦头黥面⑧,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⑨。

(选自《板桥全集》)

[注释]①知:掌管。②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③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④监生:此指儒生。⑤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⑥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⑦摔(zu6):揪住。⑧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⑨无算:无数。

[文化常识]

城与池。城与池是古代都市的防御工事。为了防止入侵者,都市的四周要筑起高高的城墙。明清以前,城墙大多仅用泥土夯实,成下宽上窄的梯形状。明朝起,外墙砌砖。城头上盖有小楼,可瞭望亦可射击。筑城要用大量泥土,于是城墙下成了宽阔的天然护城河,这叫“池”。池上有浮桥。入侵者想攻入市内,首先要越过“池”,这是不容易的事;过了池再想爬上几丈高的城墙,则更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赈 ②复 ③邑 ④讼 ⑤谒 ⑥瞋目

⑦陈 ⑧乞

2.选择:“贫民赖以存活者”中的“赖”,解释为 (A)依靠;(B)懒惰;(C)因此;(D)幸而。

3.翻译:①值岁连歉 ;②一时豪富咸惮之

4.理解:郑板桥为什么要对“监生”如此责骂与侮辱?

参考答案:

郑板桥知潍县

1.①救济②又③县④诉讼、告状⑤拜见⑥瞪大眼睛⑦述说⑧请求 2.(A) 3.①正逢连年欠收;②一时间豪强富贵人都怕郑板桥。 4.因为“监生”拜见他,目的是为豪富说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 篇2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0xx年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 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 其:他,指代郑板桥 去:离开

余:空闲 为:作为,当 食:吃

【译文】

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郑板桥阅读答案 篇3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阅读后问题: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阅读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郑板桥》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郑板桥阅读答案 篇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

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全文: 篇5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郑板桥阅读答案 篇6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题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答案

【小题1】B

【小题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小题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B项的或是有的人的意思,不能与或王命急宣中的或(是有的意思)相混,更不能理解为或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文言词语要根据语境去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即,活是句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应译为立即,救活,使活命。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分析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要认真阅读选文内容,从文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外,还要结合题干中所提供的二则材料,否则答案不全面,也不符合要求。如: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体现了他有才华。从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可以体会到他勤政、爱民、清廉。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有责任感,敢于担当。由材料二中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他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中的侧面描写、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题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要结合题干中的二则材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