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是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那么你了解水浒传李逵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李逵的故事【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李逵杀害小衙内主要是因为吴用的吩咐。吴用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并且以断其后路,就差使李逵杀了与朱仝关系非常好、并且深受朱仝疼爱的沧州知府的儿子小衙内。
小衙内这个人物在《水浒传》的第50回中出场,是一个相当可爱的四岁孩童形象。他是沧州知府的儿子,生得非常可爱美貌,性格天真纯洁,与朱仝相遇在朱仝被发配沧州的时候。小衙内一见到朱仝就会走到朱仝面前要朱仝抱他,还会扯着朱仝的胡子说只要他抱。朱仝和小衙内两人非常投缘,小衙内非常得朱仝的喜爱和疼宠,他经常抱着小衙内上街玩耍,还会买些小零食给小衙内。
然而后来,梁山好汉们看中了朱仝这人,想要请他上梁山入伙,但是即使吴用和雷横两人说尽了好话,朱仝一直不同意加入梁山寨。于是,吴用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就想使用杀害小衙内来迫使朱仝上山的极端手段。他先用调虎离山之计分开了朱仝和小衙内两人,然后吩咐李逵杀死了小衙内。
可以说,小衙内又是一个梁山好汉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无辜牺牲品。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李逵此人的杀人不眨眼,对于一个四岁孩童也能下得去手,否则吴用又怎么会派李逵去杀小衙内,就是因为李逵此人不会对任何人心软,即使杀害的对象是个小孩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梁山好汉也有为达利益不择手段的一面。
李逵人物形象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着墨最多,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的要将,历来的评价很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这位绰号黑旋风、铁牛的好汉属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喜剧英雄形象,和他相类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不少,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杨家府演义》中的焦赞、孟良、《说唐》中的程咬金等。
李逵
这类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外貌上看,他们大多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丑陋;从才艺秉性看,则个个武功高强,经常使用板斧、锤子之类的笨重武器,作战勇猛,善打硬仗,而且生性粗鲁爽直,脾气暴躁,疾恶如仇。
有趣的是,他们往往与儒雅沉稳的主将之间有着亲如手足般的密切关系。人物形象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搭配和出场,很容易产生喜剧效果。加之这些喜剧英雄由于性格卤莽、性子急躁等原因,总是头脑发热爱冲动,不断地惹麻烦,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作品平添了许多波澜。
好在所惹的乱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总是能被那位兄长般的主将一一化解,有惊无险,造成一种滑稽幽默的艺术效果。
与张飞、牛皋、焦赞、孟良、程咬金等人相比,李逵除了上述性格特征外,还有一些属于他个人的特点。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作品把他塑造成一位喜剧英雄,像牛皋、焦赞、孟良一样,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这些被他的奴性和嗜杀秉性掩盖了。他不能让人感到可爱,相反令人感到可怕。他一开始就是以江州牢卒的身份登场亮相的,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出农民的憨厚朴实和勤劳本分,他在游走江湖的过程中早已染上了浓厚的流氓习气,比如喜爱赌博、抢人财物等。
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他的率真、豪爽、敢作敢为等,但其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惟其率真,才暴露得特别明显。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是出自其个人卤莽草率的性格,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很容易成为一种破坏力量。
他对朝廷的反抗看似坚决,但那是无意识的,其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熟想法,不像林?、鲁智深、武松那样,经过生活的磨难,对官府的黑暗认识很清醒,个人也越来越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则没什么长进,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李逵作战不是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十分勇猛,为梁山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这在江州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
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否则,以李逵的这种作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梁山内部的火拚是迟早的事,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
再次是其奴仆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
同是反对招安,林?、鲁智深、武松的境界与李逵明显不同。而且,李逵虽然表面上看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奴仆意识。他对宋江可以说是服服帖帖,达到了任打任杀都毫无怨言的程度。这种缺少原则的忠诚和服帖,与梁山好汉的特立独行格格不入。
这还可以从与浪子燕青的对比中看出来。就出身而言,燕青倒是个不折不扣的奴仆,他对主人卢俊义也确实是忠心耿耿。但燕青固然对卢俊义尽到了一个奴仆的本分,他的意志却并不受卢俊义的支配,看其在征方腊凯旋回朝途中和卢俊义的一番谈话就可以明白。两相对比,个人境界和档次的差别不难看出。
李逵的结局也很有悲剧意味,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悲剧从他追随宋江之日起就开始了。
可以想象,即使宋江拒绝招安,带领众好汉杀到东京,自己当上皇帝,等待李逵的也同样是悲剧性的结局。他的大哥宋江也绝不会比刘邦、朱元璋更仁慈,更高明;打江山时是一付面孔,坐江山时则会是另一种面孔,宋江也不会超出当时社会历史所能允许的最大极限。
李逵评价
历代评论者评论《水浒传》中的李逵时,角度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肯定李逵的天真、直率、极质朴的道德观念及反抗意识。
李卓吾: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
金圣叹: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顾学颉:(李逵)憨直、淳朴、鲁莽、富于反抗性和同情心。
牟宗三:此中之人物以武松、李逵、鲁智深为无曲者之典型,而以宋江、吴用为有曲者之典型。就《水浒传》言之,自以无曲者为标准。无曲之人物是步步全体呈现者,皆是当下即是者。吾人观赏此种人物亦必须如如地(assuch)观之。如如地观之所显者即是如是如是。
李逵在水浒传中算是比较著名的人物了,在许多人眼里李逵莽撞而冲动,义气用事,很是鲁莽,但是他是在那时108好汉中对宋江最忠诚的,他把宋江当做大哥,为了宋江,他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为的是忠和义这两字,他也是非常孝顺的人,为了母亲一人杀四虎,比武松还要厉害,这体现的是孝。李逵相当鲁莽,有时因为他的鲁莽而坏的许多大事,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而李逵是一个莽撞的人,但他,很忠很义,李逵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意气用事,大大咧咧的人,被朝廷坑骗还不知,最后被人拖下水。
李逵当年很是风光,江州劫法场,杀害小衙内,打死殷天锡,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他当年也是就救过大哥的人。一提到李逵,人们都能想到那个双手拿着斧头,来去匆匆似黑旋风一样的人,但李逵的死去让人惋惜,李逵,好似英雄般的存在,在人们的心中,他不应该是被区区一碗酒而被毒死。他因战死在沙场,应该完成大业而最终病死。李逵就因为义而被一碗酒毒死
李逵他用自己的死来证明了来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江湖义气。
李逵他忠诚不虚伪,爱憎分明,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虽说有些莽撞,但他的勇敢与武,也是令人钦佩的,他虽说莽撞,但誓死捍卫自己兄弟的利益,即使自己在人生低谷,也要用双手撑一片天让宋江生还。
李逵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东汉末年
人物起源
与很多《水浒传》人物一样,梁山好汉李逵这一形象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 演变过程。根据《宋史》等记载,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头领有三十六人,但多数姓名并无记载。 而史载两宋之交的确有一名为李逵的将领,有学者将其列入李逵可能的历史原型中,但除了年代接近和姓名相同,此李逵与《水浒》之李逵并无任何相符合之处。
而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其中包括了“黑旋风李逵”。 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李逵也作为宋江部下之一出现,但并无专门情节。 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在元杂剧中,李逵的形象很快丰满起来,现存的资料显示,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剧目中,以李逵为主角的占据极大比重。 著名的剧目包括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总体来说,前期的剧目中,李逵多为风流才子形象,后期的形象则逐渐趋近于“憨傻大汉”。这一演变,为《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奠定了基础。而部分元杂剧中的李逵情节也进入了《水浒传》之中。另外,明太祖朱元璋之孙、著名剧作家朱有炖也作有《黑旋风仗义疏财》,此剧与《水浒传》小说面世的先后顺序尚有争议,但应是取材自宋元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而没有受《水浒传》的较多影响。
人物经历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这一文学形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以下情节是根据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概括的。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李逵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家中有老母及一兄长名为李达。李逵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流落在江州。在江州大牢里当一个小牢子,与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戴宗相熟。
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戴宗相见。在戴宗的引荐下,李逵认识了之前慕名已久的宋江。宋江借十两银子给李逵拿去赌,李逵对其慷慨极为拜服。紧接着,三人又到琵琶亭饮酒,宋江要吃鲜鱼,李逵便去讨,却听说要等鱼牙主人来了才能卖。李逵因此发怒,后来鱼牙主人“浪里白条”张顺见他捣乱,便与他厮打起来,从陆上打到水中,直到宋江、戴宗来叫停。从此张顺也与三人成为好友。“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一节,因为场面精彩,后来常常成为水浒题材的绘画、影视重点表现的情节。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绰号“黑旋风”,在梁山泊位列第二十二位,上应天杀星。
看过《水浒传》的同学都知道,一提到李逵,有一个人绝对脱不了干系,那就是宋江。正如我的题目所说,李逵可真是宋江的小迷弟,迷到什么程度呢?迷到最后宋江要毒死李逵时,他竟然也心甘情愿。
可为什么李逵要如此死心塌地的追随宋江呢?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说法,据说是因为李逵早就在江湖上听闻了宋江的大名,所以一早就认定要让宋江当自己的大哥。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虽能说得过去,但基本等于胡扯,我是这样认为的;李逵同大多数梁山好汉一样,空有一具强健的身体,虽有十八般武艺,但却是愚人,而宋江不一样,他是个聪明人,愚人李逵碰见了聪明人宋江,便希望宋江带带自己,不犯那么多错误,不过这样看来,李逵也算不上愚人,能抱对大腿,也是一种智慧呀!
总的来看,李逵这一生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发与宋江、死于宋江。发于宋江:正是因为他追随了宋江的脚步,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宋江,才得以上了梁山,如果不是如此,他很有可能一辈子就只能默默无闻,做一个小狱官了;死于宋江:正是因为李逵对宋江太过忠诚了,宋江害怕自己被高俅害死后,李逵惹事儿,不得已才将李逵毒死。
李逵这一生,你说他跟对了宋江,宋江却害死了他,你说他跟错了宋江,宋江却带他辉煌过,因此只能说李逵虽看似走对了路,却也是这条路让他失去生命。虽然希望过,但留下最多的却是遗憾。不过我认为,如果让李逵再选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条路,因为他似乎别无选择。
《水浒传》中家住沂水董店东百丈崖村的黑旋风李逵,就是在今东里镇东安村东北的山里住。书中说伊岭杀四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现在还有几个村名、地名与此事有关,在群众中悠悠流传。
李逵小名叫铁牛,力大无穷,勇猛过人。曾闹过江州,打过清风寨,活捉假宋江,成为梁山泊一员猛将。在梁山,他见兄弟们回家搬来父母,他也想起自己的母亲,哭着对宋江说:“大哥,俺也要把娘搬来孝顺几年!”宋江应允,并说:“路上小心,少吃酒,早去早回。”李逵回家见娘心切,当天就下了山,日夜兼程,第四天晚上回到家。李母盼儿早已哭瞎了双眼,母子相会抱头大哭。铁牛说:“娘,咱别哭了,兄弟们盼咱早上山,咱得快走!”说罢,背起母亲便走。为避开官府缉拿,不走大路,只寻小路,向西北翻过三道山梁,来到三官庙(庙已拆除,现庙碑垒在打虎峪村中桥上)。李母口渴,铁牛放下母亲,并嘱咐在此等候,不要走动。这里树木参天,荒无人烟。铁牛向四周望去,西南不远就是沂河。可怎么取水呢?他看到庙前的石香炉,便用胳膊一夹,直奔沂河。
李逵母子哪里知道三官庙前是一条虎道,叫虎跑沟;东山有一石洞,叫老虎洞(又名黑虎崖),里面一窝老虎。老虎窝上面有两间屋大小一片石板,叫晾虎台,老虎常在上面玩耍。老虎经常到对面山上寻食。近年来白天无人敢从此路过,何况晚上!李母坐在供桌上,忽然刮来一阵狂风,树叶沙沙作响,接着听到一声震耳的吼叫,李母打了一个寒颤,毛骨悚然,但又看不见,不敢妄动。这时被老虎发现,猛扑过去,张开大口,拖着便走了!
李逵抱着石香炉取水回来,不见了母亲,便大声叫喊,喊声响彻山谷,但只有山间回音。李逵手执腰刀,借着月光在周围寻找。忽然发现血迹,寻踪找去。至半山腰有一山洞,借着从洞顶透进的月光,看到一只老虎和两只小虎正在吃食。又仔细看,只剩一只腿了。李逵怒火万丈,一个箭步冲进洞去,对准老虎就是一刀,老虎闪过,转身向李逵扑来。李逵一闪身,老虎刚落地,李逵的刀插进了老虎的肚子里,顺势用力一拧,复又一刀,老虎丧生。两只小虎想逃,被李逵一刀一个,结束了生命。
李逵知道还有公虎未归,便躲在洞口一旁。稍倾,公虎吼着回洞了。因洞口狭窄,老虎倒着进洞,李逵借机将刀插入老虎肛门,因用力过猛,刀柄也插进去了。老虎猛觉疼痛,往外一窜,腹中带刀逃走。李逵想,此虎也活不了,便不再追。此虎爬上北山,便从悬崖上掉进沟中死去。此处改为虎落北峪村。李逵当即寻来母亲的残尸,埋在黑虎崖下,痛哭一场,便回梁山了。
李逵除掉老虎后,峪中平安,逐渐有人居住,后建了村庄,名曰打虎峪村。现在,老虎窝、晾虎台尚存,村中垒在桥上的“重修三官庙碑”字迹依稀可辨。
水浒塑造了一百零八名好汉,其中的三十六天罡更是人物。其中,既有忠义为本的宋公明,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战力的超人的卢俊义、林冲、呼延灼。但是,给我触动最深的人物却是最粗俗、凶恶的李逵。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题材小说,大凡都会塑造一个外貌“凶、恶、黑”,看似“傻、大、笨、粗”而内心向善极富性格魅力的壮汉。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隋唐演义的程咬金,说岳全传的牛皋。李逵更是他们中的极品,是天罡中最贴合“地煞”称号的那位。他生来一身黑肉,面相穷凶极恶,大名居然可以止住小孩子的啼哭。杀人,是他的标签,也是爱好。两军交战之际,他从不关心进展,只管舞动双斧向前冲,哪儿人多就往哪里砍,比“拼命三郎”还拼命三郎。所到之处,浮尸千里,不愧是天杀星下凡;口中粗话连天,“鸟”是他的口头禅。现在是太平盛世,虽然鹰派的专家坚称是“太平乱世”。面容姣好、红唇白牙、纤纤作细步的男生成了时尚的宠儿,无数“粉”们为他们疯狂,东晋的潘安也不过如此(不过东晋王朝很短命)。可以肯定,李逵不对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人的胃口。
但是,他也是我心目中最贴合水浒主题“忠义”的人物了。水浒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可用一个词来概括“逼上梁山”。唯独李逵一出场就义胆冲天,自愿跟进随宋江与戴宗,前马后,寸步不离。在江洲,他二人将被斩首之际,舞动双斧,斩杀污吏,杀开血路,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逵绝不是因为听从宋江的虚名而左一声“哥哥”、右一声“哥哥”。他追求的东西十分简单,那就是公平与忠义。当听见宋江在妇女家中行奷淫之事时,他也顾不得思考,连夜杀回梁山,上殿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厉声质问宋江。张飞虽莽,却不会当面质问他大哥,最多拉着关羽发几句牢骚,体现出与刘皇叔不一般的关系,这叫“粗中有细”。程咬金、牛皋在秦王、岳飞面前更不敢说半个“不”字,君是君,臣是臣,帅是帅,将是将。而在李逵眼里,错就是错,就该杀得干干脆脆,世界上从来不该有什么拐弯抹角。他不仅用这一信条要求身边的人,也用它严格要求自己。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马想要自刎谢罪。当听到燕青负荆请罪的计谋之后,他说:“好是好,不如把头割了干脆!”
李逵虽然“凶、恶、黑”,却极重传统孝道。相比张飞等几位的母亲,小说很用了些文字描写接老母上山的情节。也许,李逵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让老母被老虎吃掉,就算一时杀掉四只恶虎,日后加官进爵,也补偿不了这个损失。即使遇到冒名的李鬼,在听说上有八十老母的拙劣谎言之后,杀伐果断的天杀星竟收起了双斧,拿了十多两银子,要李鬼奉养老母改过自新。这时的李逵哪象一个杀人如麻的草寇,更似一个没有文化的粗壮农夫。
与张飞他们相比,李逵的官最小。张飞贵为“五虎上将”之一,牛皋是宋军大将,历史上的程知节做到了唐军在西北的主帅。李逵最多在县衙门里,想过一把县太爷断案,过一把掌握生杀予夺的瘾。这一点,是他不受拘束的天性造成就的,可以想象,在润州上任的他是多么寂寞与不自在,整天只能以酒消愁。官虽小,李逵的精神却不受束缚。在他的心中,皇帝应当是取忠义最贤能的人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要对那向个奷臣礼遇相待附首贴耳,凭什么要接受招安,穿上官服无形的枷锁。人,难道就不能曳尾之龟,出笼之鸟一样快快乐乐,与两三知己一起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过一辈子吗?
李逵的结局最为悲惨。张飞虽被奷人害死,毕竟在云阳还建了个张飞庙,引无数后人凭吊;小说里的牛皋气死兀术后,仰天大笑而亡;功成名就的程知节更是在长安城繁华的府邸走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而对宋江忠心耿耿的李逵,竟会因为怕成为祸根(本来也是)而被他最亲近的哥哥亲手鸠死。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内心定是无限的愤恨。但却没有发作,只是哭着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英雄末路,死亡将至,其言天地可鉴!既然因忠义而业,那么合当以忠义而去。
质本忠来还忠去,强于官诘陷渠沟,恶梦数十年,报仇在来世。如一丝旋风,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悔矣!
李逵上得梁山,想到母亲在家乡受苦,就向宋江请了假,下山去搬母亲上梁山。又碰到官府通缉他,只好背上母亲赶路。母亲口喝,李逵把她安顿在山岭上,自己盘过两三处山脚,到一座庙里拿石头香炉到山下溪里弄了一点水。回来却发现母亲不见了,只找到草地上一团血迹。等到寻到一个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着一条人腿,李逵才意识到自己的母亲被老虎吃了。这时李逵,“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来,来搠那两个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