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报道【优秀7篇】

《工程施工报道【优秀7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工程施工报道】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工程施工报道 篇1

【关键词】TGP206;隧道;断层;超前地质预报

0 引言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提高,对隧道施工期间地质超前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地质勘察精度、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造成的隧道洞内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断层破碎带、岩溶对隧道施工的巨大影响。因此,进行断层破碎带、岩溶超前地质预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隧道开挖面前方隐伏断层及破碎带、岩溶规模准确定位和评价,采取准确而有效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减少隧道塌方、突泥等灾害的发生、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约大量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它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1 探测原理、设备及方法

1.1 探测原理

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超前预报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不连续地质体中产生反射波,实现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和发生反射。反射的地震波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地震波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隧道地震反射波探测原理见图1。

图1 隧道地震反射波探测原理

1.2 探测仪器简介

TGP206系统是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专门为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技术成果,已经经过国内著名隧道专家组评审,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TGP系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配件和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

1.3 探测方法

探测时采用黄油耦合,定向安置孔中三分量检波器;记录检波器接收孔、激发炮孔和隧道掌子面的里程,以及各炮孔之间的距离,填写《TGP现场数据记录表》和现场采集时输入至仪器的采集参数中;爆破孔药量一般控制在60~120克,采用计时线炸断的触发方式,在孔中灌满水的条件下激发,按序依次起爆和进行数据采集。

1.4 测线布置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检测工作,一般安排在隧道开挖进尺70米以后开始进行,需预先在隧道洞壁钻孔。激发孔在隧道洞壁与构造面夹角较小的同一侧沿直线布置,一般距离掌子面5~10米布置第一个激发孔,而后等间距布置,间距一般为1.5米~2米。软岩岩体波速低选择1.5米,硬岩岩体波速高选择2米。接收孔布置在激发炮孔的后方(以面向掌子面为前进方向),接收孔与最近的激发孔的距离一般为20米左右,一般接收孔为左右洞壁对称布置,具体布置方式见图2。

图2 接收孔与激发孔的布置方式见图

1.5 探测结果初步整理与分析

现场采集的TGP地震波数据,通过TGPwin2.1版本软件处理,提取三分量P波、SH波和SV波原始波形图;检测布置段岩体参数;偏移与衰减成果;合成偏移成果;构造分布与产状成果等。

2 工程概况

祁连山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隧道全长9500m,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砂岩、板岩、砾岩、灰岩夹砂岩、泥灰岩及页岩等。隧道通过二条区域性断裂,断层带宽度100~130m不等,断带物质主要为断层角砾,褶皱发育。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高地应力、断带突涌泥、水及围岩失稳等。依据上述地质分析和洞内地质调查的资料,断层破碎带与隐伏含水构造是预报的重点。

3 检测成果图

3.1 TGP现场数据记录表(表1)

3.2 三分量P波、SH波和SV波原始波形图

与炮孔同侧P波、SH波和SV波原始波形图见图3所示。

3.3 同侧纵波偏移衰减处理成果图(图4)

3.4 3维空间地质界面分布图(图5)

3.5 岩体比速度参数成果图(图6)

4 探测结果及结论

4.1 探测结果

隧道测量炮孔段围岩描述:综合评定为Ⅳ级围岩。棕红色泥质砂岩夹石英夹层,弱~中风化,较坚硬岩;围岩呈板状结构,岩层面胶结较好,硅质胶结;掌子面节理较发育,延伸性一般,微张,无充填,裂隙渗水;围岩整体性较差,稳定性一般;掌子面渗水,地下水发育,碎裂结构。

经数据的处理、分析PDK337+320~PDK337+390、PDK337+410~PDK337+435岩体富水,当施工至此段里程时应加强地下水的监控与预防;PDK337+320~PDK337+385、PDK337+410~PDK337+440岩体极破碎,结合上述分析,PDK337+320~PDK337+385、PDK337+410~PDK337+435段岩体极破碎,构造裂隙水发育;PDK337+320~PDK337 +360、PDK337+395~PDK337+420岩体破碎泥化发育,风化严重,PDK337+370~PDK337+400断层角砾岩发育。根据设计地勘资料比对,可确定PDK337+320~PDK337+450为断层破碎带,由于此段为逆断层破碎带且与地表区域汇水存在连通通道,该断层破碎带可能强富水,施工至此里程段建议提前打超前钻孔,对前方岩体的含水情况进行探测;建议按Ⅴ级围岩施工,施工中应加强超前支护和防排水措施。

4.2 结论

通过对祁连山隧道的跟踪地质调查,在DK336+357~DK336+361段处围岩岩性由灰色石英砂岩逐渐转变为红褐色泥质砂岩,在岩性变化接触带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与预报有很好的吻合,可用于其他工程借鉴。

5 结束语

地质超前预报在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施工的盲目性,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进行。隧洞施工超前预报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需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总结、完善和提高,目前地质超前预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各种预报的方法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要想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前方岩体的情况,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以达到更准确的预报结果。现阶段地质超前预报不可能提出预报掌子面到掌子面前方第一界面间围岩段隧道工程岩体的分级,只能给出建议级别,所以要求我们应在地质超前预报中开展相应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实验和岩体初始地应力测试工作。使其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施工。隧道围岩开挖后要及时的对现场进行照相和地质素描,通过与预报资料的对比、验证,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地质超前预报的工作。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云帧。TGP206型隧道地质预报系统操作使用手册[Z].2006.

工程施工报道 篇2

【关键词】:胶州湾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地质工作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长度目前在我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在建中的第二条海底隧道。与国内外同类工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总投资32.98亿元,建设工期47个月。它是连接青岛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岛,北连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

青岛胶州湾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设双向双洞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全长约7.8km,其中跨越海域段约4.05km。主隧道断面为椭圆形断面,开挖断面从120.4㎡~171.1㎡不等,二次衬砌厚度从400mm~700mm不等。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设计安全等级:A级;防水等级:一级;设计基准期100年。采用进口端与出口端对头掘进的方式,用钻爆法施工。

2 工程地质条件

(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左右,最大水深65m。隧址区地貌为湾口海床及两岸滨海低山丘陵区。隧道轴线处海面宽约3.5km,最大水深约42m。最深处靠近水域中央,在中部形成宽阔的海底面,为主要通航区,向两侧分别成两个较陡的斜坡,斜坡间发育宽窄不一的缓坡平台,潮间带多为礁石。团岛岸为滨海缓丘地貌,经人工改造,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多在5~10m间,地面建筑物众多。

(2)隧道通过区薛家岛出口端的构造断裂破碎带有f3-1、f3-2、f3-3、f4-1、f4-2、f4-3、f4-4、f4-5、f5、f6共三组10条断裂,为高角度的断层,走向为北东、北西。断层带内多为压碎岩、角砾碎石,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在断层带及两侧影响带内海水直接补给。断层附近因岩体破碎,风化相对严重,部分地段弱风化岩层底面在海底20m以下,已进入隧道内部,岩体自稳能力差,极易产生塌方和大量涌水。

(3) 隧道陆域段主要为花岗岩,海域段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岩质坚硬、脆,属硬质岩石,完整性好,节理较发育。在构造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密集,岩石呈碎石、角砾状,部分断裂带内呈角砾或土加石的散状结构。围岩以Ⅱ、Ⅲ级为主,约占55.7%,Ⅳ级围岩约占38.1%,Ⅴ级围岩约占6.2%。

3 对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的认识

3.1 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认识

对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的认识,从实质上讲只有二点,一是对勘察程序、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认识,二是对施工阶段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的职责、预报项目、内容、目的的认识。

从勘察设计程序上讲,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或已完成的详细勘察资料与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明确的提出,均应开展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

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是对前期勘察地质工作的检验,是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延续、补充与完善。尽管各勘察阶段资料做的比较细致,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影响,工程地质资料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准确地预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施工前的围岩分级主要是根据勘测阶段取得地质参数进行的,由于受地质勘察手段的限制,常常不能获得充分可靠的判定围岩分级的数据,,因此根据详细勘察资料,进行的施工图设计都是属于预设计,其准确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都有待于在施工中的开挖检验,这一点,在胶州湾隧道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设计图中都有明确表述。

3.2 地质工作不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施工前受某些条件的制约与限制,地质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围岩级别判定的方法,加之我们对施工中的地质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判释方法和手段,以致在隧道的施工中产生大量的变更设计,延误工期提高成本,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3.3 动态设计的必要性

鉴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有眼睛干得无眼睛的活,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才能使我们比较客观、明确、可靠地了解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我们采取最符合地质状态的施工支护措施。这样就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前看到没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确认和修正围岩级别,并迅速而合理的反映到施工中,反映到支护结构中,同时这也是隧道施工中动态设计的基础。

3.4 地质勘察的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工程地质勘察,实质上是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从勘察手段上讲,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这六种,最终得出的是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而地质超前预报采用的手段,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是这六种,也可以是其中一两种的组合与强化。

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贯穿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各阶段,并反映在工程设计文件中。狭义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是特指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是施工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隧道掘进之前,预先了解掌子面前已存在的地质相关信息,对岩体的完整性、软硬程度,节理的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等,做出科学正确的判定。其预报的作用、距离、精度、手段、方法、内容有多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未知性、实用性、客观性,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配合。

3.5 适合本隧道工程的预报方法

(1) 地质法:主要根据掌子面及两侧边墙,揭示的地质情况,如岩体结构面产状、破碎程度,岩石的软硬程度,结合详勘资料与图件,预报掌子面前方存在的断层,不同岩性间的接触面,岩体的稳定情况及失稳破坏形式。属直接法预报法。

(2) 超前导洞法:通过先行的服务隧道来预报左、右线隧道。属直接预报法。

(3) 超前水平钻(探)孔法:通过钻(探)孔钻进速度和对采取的钻孔岩芯的观察与试验获得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强度、岩性、完整程度及含水情况等方面的直接资料,是各种预报方法中最直接有效定量的预报方法。

(4) 波反射法:主要利用声波、超声波、电磁波、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与反射,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接受反射信号,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判释掌子面前方反射界面(结构面,接触面)距隧道掌子面的距离,来进行预报。属间接预报法,有多解性。

需要强调的是,各种预报方法虽然各有长处与短处,只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应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孔,会影响到施工掘进速度,增加一定的费用,延误一些时间。但是增加的费用、延误的时间与处理突水事件所增加的费用与延误的时间相比,是十分有限的,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4 地质工作内容

根据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陆域段的开挖情况在海域段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 施工前的要求

(1) 海域段过断层破碎带掘进前,通过强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到位、长距离与短距离精确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完成、施工用钻孔注浆堵水设备、材料应到位。注浆记录应采用三参数记录仪完成;

(2) 施工地质工作应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随有关工序一并报验;

(3) 地质超前预报应连续进行,需提前3~7天上报下一阶段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包括起止里程、采用何种方法、工作内容、要达到的目的、所占用的时间、对进度的影响、是否会产生突发事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4) 明确划分施工单位、第三方预报单位在地质工作中的职责,并全面履行各自合同的内容与投标承诺,严格按已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地质工作内容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其结果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5) 业主以书面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施做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内容与费用,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明确参建各方对隧道施工与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协调配合要求;

(6) 参建各方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采用的各种设备的数量、型号应与投标承诺相一致,设备应完好,配、备件齐全的到场,操作人员应熟练。

4.2 施工过程的工作内容

(1) 为确保地质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符合照明、通风、安全要求的工作场地与地质工序的工作时间;

(2) 在服务隧道的一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在服务隧道全段布置超前水平探孔,探孔长度与TSP预报的长度基本一致, 结合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建立连续的TSP曲线、岩性、强度、完整性、含水性、围岩级别之间的对比关系;

(3) 水平取芯钻孔,取芯应按RQD标准钻取岩芯、定名、做点荷载强度试验,岩石波速试验、孔内摄影,以定量指标划分围岩级别,对原围岩级别进行修正,同时进行开挖后的围岩地质编录与影像工作;

(4) 在左线隧道的左侧,右线隧道的右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利用服务隧道建立的对比关系资料,在较准确定量预报的基础上,划分需进一步查明的重点范围,布置超前水平取芯钻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预报;

(5) 对洞内的里程标注要准确及时,复喷混凝土后应及时恢复标注。

4.3 判释与应用

(1) 明确对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内容按排、判释结果的选取,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

(2) 在正常掘进时,连续进行超前探孔探水,探孔长38m(搭接8m),防止突水发生。遇超前探孔出水,立即加密探孔并进行堵水注浆;

(3)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的结果,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对地质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及时上报,以便指导今后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4) 对预报结果验证的内容应包括:断层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两侧岩体破碎带和破裂带的准确里程、产状、岩性、围岩等级、充填物、透水性等;

(5) 地质素描编录图应与地质照片相配套,需注明里程、节理裂隙的产状要素及地层、岩性描述。地质素描编录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地质素描编录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地质素描编录图式、图例、比例、用语应统一,须当天完成整理绘制;

(6) 地质素描编录需在掌子面出渣完毕,清邦找顶完成后进行,同时还需对掌子面进行摄影(布照明灯二组,每组3×1000W,用带广角的相机,高清模式下拍摄),拍正面、左侧、拱部、右侧各一张,开挖台车到位后,量测节理、产状要素,取岩石样定名,进行整理、编录、存档;

(7) 需对不同围岩分级段内的岩石取代表性岩样2~3组留样并做镜下岩石定名、岩石抗压试验、编录成册并及时整理标本;

(8) 地质素描编录与地质照片应在下列里程(点)进行:①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②施工图中的支护类型分界里程。③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判定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点)。④开挖中遇到的围岩、岩性突变点。⑤Ⅱ~Ⅲ级围岩每2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Ⅳ~Ⅴ级围岩1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

施工一定长度后,地质素描编录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作出相应的左线、右线、服务洞的展示图与隧道纵断面图。

4.4 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的结合

(1) 开挖到施工图上围岩等级(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及支护类型的分界里程,需经地质判别后(超前地质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及地质描述),方可按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及支护类型进行开挖与支护;

(2) 围岩等级变更必须遵守先提请后变更,批准后再施工的原则;

(3) 当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与围岩分界里程和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不相吻合时(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施工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向驻地监理提出变更申请,提出时需附里程、超前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编录等资料,由驻地监理召集相关人员参加,共同商讨后判定暂定变更长度(起始与终止里程),以变更会议纪要的方式下发施工单位执行;

(4) 若暂定变更长度开挖完成后,实际开挖围岩仍然与施工图不吻合,应继续按(3)条重新办理。

5 工作原则

工程地质工作的工作原则如下:

(1) 围绕建设人文隧道、科技隧道、环保的目标,业主国信集团以严谨、科学、务实的理念,进行精心的施工筹备组织,施工中驻地监理坚持科技为本,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一流工程,争创一流企业,诚信至上,安全第一,质量至优,用户至尊,服务至善的理念,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2) 针对本隧道存在的断层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的特点,结合本隧道水下施工的特点,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设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即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以地质分析为主,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精确预报相结合、超前探孔与物探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方案;

(3) 海底隧道的最大风险来自隧道顶部的海水,要将“水”的治理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始终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做到先探水、堵水,再开挖。根椐探明的地质围岩条件、渗漏水量的大小,合理选择注浆堵水方案(如全断面注浆、周边帷幕注浆、局部断面超前注浆、周边短孔超前注浆)。使隧道注浆堵水后的出水量满足,主隧道不大于0.4m3/d·m,服务隧道不大于0.2m3/d·m的设计要求。

6 工作成果表(薛家岛端)

见附表

7 结束语

在青岛胶州湾隧道施工期地质工作中,统一了对隧道的核心是地质的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根据隧道的核心是地质这一特点,发挥施工期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采用长与短,虚与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7种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优化组合为3种(TSP+探孔+影像与地质素描编录),在陆域段摸索磨合海域段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地质预报工序占用施工作业的时间和协调难度,以利施工单位与预报单位的及时施作,同时又使隧道的动态设计(及时变更)得到有效落实,有效的防止隧道施工中突涌水的发生。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在地质超前探孔工作中,首次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的专用钻杆与钻头,施做38m长的超前探孔,在海域段连续使用,有效的防止和消除了由于突涌海水带来的施工风险与地质灾害,为海底隧道的快速掘进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手段,为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海域断层破碎带及含水构造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获得了良好的安全及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胶州湾隧道施工技术规范[Z]. 2007年8月。

[2]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Z]. 2006年12月。

[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8] 105号

工程施工报道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 措施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和技术素养较低;有些管理人员即便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的控制能力,不能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就受到了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的约束。

(2)目标管理不明确,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都存在目标管理不明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施工管理的目标设定缺少科学性;水利施工管理不规范;不能采取系统的控制手段;缺乏严谨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控制随意性较大,主要依靠现场施工情况而定,不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实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管理,少科学、凭经验;工程质量管理重形式轻本质,或者重结果轻过程;造价控制不到位、成本管理较松懈。

(3)现场管理不严谨,水利施工中现场管理普遍存在应付性现象,规范性管理少,不能做到“以人为本”,缺乏系统、科学的组织安排与监督,从而使水利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局面。

2 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1)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从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种、特殊施工、高空作业、机械设备、警示标志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并制定具体的规定,在检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是不留安全隐患。同时,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到工地首先要检查安全,要切实可行地深入到各个部门和每个环节,做到随时随地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另外还针对个别施工负责人只管施工不抓安全的倾向,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奖罚制度和淘汰办法,促进了工程施工的安全。

3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监管。要对水利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领导,全程进行施工责任制。单位领导必须要对工程加强管理,对施工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从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到工程竣工与投产的各个环节,工程质量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到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以保证完成高质量工程。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

4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意识淡薄。工程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然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确经常报道有关水库溃坝、桥梁坍塌的新闻,特别一些监管力度薄弱的地区,“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给国家和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一定程度上来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不合格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且在投标过程中要对其以前做工程质量列入考核范围内,有施工不合格现象的单位必须排除在投标范围外,使施工单位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2)工程质量缺乏监管。我国当前对施工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队伍不正规,工作人员责任心差,没有专门的培训,在监管过程中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给了施工单位可乘之机。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施工人员能力不强。我国比较小的一些水利施工设计单位、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对简单的施工还可以应付,对一些较复杂、技术含量高的问题没有能力解决,只能是凭着经验进行施工。

5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有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其流动资金少,进而导致其在施工建设时,后续资金不足,从而在建筑材料上使用次等品等,甚至有些单位为了资金周转顺畅不发工人工资,工人工作时抵触情绪很强,不能安心工作。同时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和节约成本,这些中小企业还会压缩工期,减少工作量,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其次,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混杂在一起,政企不分,一个机构在拥有经营者身份的同时,可能还存在执法的身份,项目较多情况下,各个部门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跟踪监督心力不足,这些对于水利工程整体的质量控制是不利的,最后,监理单位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责。一方面,部分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责权不清,关系僵硬,矛盾激化。而且多数水利监理部门也多聘请非复合型人才或者是退休技术人员,造成监理部门名存实亡。另一方面,极少数施工单位给部分监理人员送礼,导致监理单位放宽对施工单位的要求,施工单位也明目张胆的偷工减料。

为避免出现出现以上情况。施工单位应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用于工程投资的建设资金一定要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账目管理要清晰,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挪用或占用的情况发生,付款也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施工招标要公正、公开,遵循“低成本、高质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6 结语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助于我们深入去探讨其解决对策。在惊叹我国水工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时时刻刻把工程安全质量放在首位,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如此才能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涂开登。浅析如何做好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J].广东水利水电。

2004(4)

[2]胡修池。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

工程施工报道 篇4

关键词:隧道,施工,要点

1.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超前预报措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特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预防隧道施工中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投资等。

1.1围岩类别预报

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类别,软弱围岩及不同类别围岩的界面,判断前方围岩的稳定性,与设计文件进行比较,随时为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可靠的数据。

1.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围岩类别预报、水文地质预报、不良地质体预报、隧道附近地质异常体预报以及5有害气体预报。

准确预报开挖前方的地质条件是隧洞建设者们的迫切要求。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理论研究,加强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先进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同时建立不良地质界面的特征识别模式和不良地质体的判定指标,以及岩体类别划分的定量化指标,充分利用常规地质预报和不同物探设备各自的特点,相互配合验证,实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非常重要。

2.常规地质法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已引起国内外隧洞工程界的重视,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国内外隧洞工程的重大地质灾害仍时有发生。。1水平超前钻孔,2超前导坑,.3地质素描,4. 工程物探法 ,5红外探测,6电磁波法。

3.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及对策

3.1突发性的地质灾害

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工作面前方或开挖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腔壁,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突然,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

3.2对围岩稳定性判释不准,设计支护措施偏弱

大部分发生塌方的隧道,是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又没及时地进行变更设计,致使采用的支护措施偏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塌方。

3.3施工方法不当,初期支护措施的力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

很多隧道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有的隧道是擅自改变工法,有的是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施工方法不当。例如某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时改为CRD法,但横向支撑施工不及时,数量偏少,造成坍塌;有的隧道是由于拆换侵限的初期支护拱架时发生塌方;有些隧道是由于上台阶施工太长,没有及时进行封闭,衬砌滞后,造成坍塌。

4.制定安全控制主要措施

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制度措施。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是安全施工的基础和有效保证。施工中能自觉地遵守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这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隧道软弱围岩施工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施工组织围绕这一原则开展。隧道开挖后先使用机械找顶排险,后进行人工找顶排险。找顶完成前由专职安全员跟踪观察,发现落石或由于暴露的岩面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员机具应立即撤离现场。找顶工作结束后,为防止风化作用,尽快使开挖面稳定,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初喷混凝土一般为5cm左右,随后打设锚杆、铺设钢筋网,再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施工中狠抓工序质量,尤其是开挖支护工序质量,做到一次成优,确保施工安全。。 软岩地段做好洞内疏排水,防止积水浸泡拱脚、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安全隐患。 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施工中推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狠抓炮眼、装药及连线的质量,特别是周边眼和掏槽眼。根据爆破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强大的超前支护。TSP203地质超前探测技术。监控量测。隧道开挖方法。为了保持洞口的稳定,要尽早进洞,上导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拱部设似2小导管超前支护,喷锚网、I 20型钢钢架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填充,使支护体系闭合成环。软岩地段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围岩的特点和新奥法的理论基础,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宁强勿弱”的理念,合理的支护体系,使支护强度一次到位,避免后期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应急预案。。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时,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该地段设计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依据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

【参考文献】

[1] 李坚。 TSP法在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超前预报工作中的应用前景。铁道勘察,2005.12(6)45-48.

[2] 杨林果,杨立伟。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探测技术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8(4):627-630,645 .

[3] 刘祖德,伍颖。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比较。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11(11):51-52 .

[4] 荆志东。 特长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研究。 铁道勘察,2005.6(3):46-48.

[5] 宋先海,顾汉明,肖柏勋。我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述评。地球物理学进。

工程施工报道 篇5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量的建设,作为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道路桥梁,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于我国山地和丘陵众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需要通过建设隧道才能通过,而隧道位于地下,围岩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环境条件恶劣,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是使得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必须采取多重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隧道施工的零伤亡,故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隧道工程的特点分析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隧道工程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作业种类多,综合性较强。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工作同时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掘进、支护、通风换气、照明、出渣、排水等。可见作业的种类较多,工作的综合性比较强。第二,地质条件变化复杂,施工作业比较危险。作为地下工程,隧道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的很大影响。而地质条件通常十分复杂多变,地址围岩变化十分常见,围岩的变化、地下水、溶洞、泥石流、涌砂及瓦斯地层等不良地层地质无法预见。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况概率很大,如果没有及时掌握实际情况,处理好这些突发问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隧道施工的作业环境十分危险。第三,隐蔽工程多,突况不可避免。由于隧道工程是地下工程,虽然在进行施工前会对地形地貌进行勘探侦查,但是由于地区面积大,地形变化难以预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导致隐蔽工程数量较多,经常需要紧急处理补救。第四,施工作业空间狭小,环境较恶劣。通常隧道施工的作业空间都比较狭小,由于其的作业量很大,施工设备不但数量多而且体积都比较庞大,例如施工机械、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以及各种水气电管路管线。这些设备会占用很大的作业空间,使得原本狭小的空间更加狭窄,同时由于一般隧道施工的作业人员数目比较多,所以施工过程中相互影响干扰较严重,而且在地下作业施工阴暗潮湿,粉尘噪音污染都不可忽视,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逃离疏散都比较困难,工作人员的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研究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隧道工程施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安全措施:第一,制定各级岗位的安全责任制 , 参加施工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 都必须遵守执行。要规定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制度, 并严格执行, 填报各种安全统计报表, 分析安全动态,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经常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对严重违反施工安全规则、危及安全的工点, 应要求工地立即纠正, 必要时停工整顿, 直至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施工各工班间, 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应将本班组工作情况及有关安全问题向接班人详细交待, 并记载于交接记录簿内, 工地负责人、领工员, 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第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学习施工技术规范,掌握设计标准和施工方案,不断更新知识,正确组织指导施工;严格要求每个作业人员遵守安全规则,按操作规程办事,进行正规化、标准化作业。隧道作业的机械工、爆破工、喷锚工、风枪工、电工及安全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岗位、专业培训,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第三,强化爆破安全作业与瓦斯治理。钻爆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爆破材料和出渣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必须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外插角、装药量等参数及装药、连线的质量,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超欠挖数量。当穿过瓦斯地层或从其附近通过而围岩破碎、节理发育时,必须预先确定瓦斯探测方法,及时监测瓦斯浓度,加强机械通风,采用超前周边全封闭预注浆等防止瓦斯积聚;使用防爆安全型机械和电器设备,爆破作业使用安全炸药及毫秒电***等,以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第四,选用正确的开挖方法。优先考虑采用全断面或是少部分的开挖方法,以便减少隧道施工工序的干扰,有利于机械施工,并尽量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施工安全。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适宜的特长隧道应优先采用掘进机法施工。对于钻爆法施工的隧道,Ⅱ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深埋V级围岩隧道可采用微台阶法施工,部分大断面隧道的洞口浅埋、偏压段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第五,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控量测工作。隧道应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作为设计的前提条件,也要密切关注施工期间的地质情况,定期进行TSP203地质超前探测,以了解前方围岩特性,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杜绝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尽量选择稳定的地层,绕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极为复杂或严重不良的地质段。第六,制定施工应急预案。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时,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该地段设计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依据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第七,环节控制,支护到位。在施工中。技术、质检人员全程跟班指导、监控,把好每一环节质量关。严格控制一次开挖进尺和隧道超欠挖;加强控制拱架的标高、偏位、竖直度、间距以及螺栓连接。锚杆的长度和方向及注浆效果,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密实度、背后密实及混凝土强度;加强控制环向、纵向、横向排水管的安装,防水板的挂设和焊接,止水带的纵向和中心偏位,确保支护质量及技术措施到位。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要求。充分发挥质监体系的作用。坚持施工中的自检、报检程序。狠抓过程控制,提高施工工艺,将工程做精做细。第八,超前预报,实时监测。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预报的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配备符合信息判断、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的先进仪器和能够胜任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技术人员。同时,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地质条件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分析了隧道工程的特点,随后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表达了观点和见解。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公路隧道工程》黄成光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工程施工报道 篇6

关键词:土建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人生安全,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管理,就要保证施工质量,就要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土木工程管理的水平。

一、提高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各国的经济大都有所发展,科学技术都在争先恐后的发展,各国的综合实力都不断增强。在市场竞争的促使下,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大力投入科学技术。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科学化的时代,谁在信息和科技上取得了进步,谁就走在了时代的前边。所以,企业要将科技与土建施工技术相结合起来,利用科技为自己赢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科技时,不仅要应用于国内,还要着眼于世界,采用各国的先进技术,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自己的土建施工技术。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土建工程中,要提高施工技术,那么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要及时经常组织 工培训,接受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施工技术。

(三)加强管理。企业在施工时,需要有完善的施工工作制度,以加强管理,约束工作人员。这也可以使得每位工作人员肩负重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工作。认真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土建施工中,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为,施工中类似于混凝土的强度这样的细节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判断分析,这对工程的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土建施工技术概述

(一)施工技术分类

(1)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当今建筑工程中,经常被采用的是混凝土施工。这就导致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一旦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话,必然会导致整体的工程建筑施工出现质量的下滑和偏差,极易出现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在日常报纸、杂志上,我们不难看到诸多相关的报道。所以,我们已经认清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经过不算的总结,现在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技术链条。在准备期间,我们一般事先准备诸多材料。包括浇筑设备、混凝土运输工具等等。此外,还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工艺加以保证。

(2)钢筋工程技术

如今,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安全事故的报道。这说明,我们现阶段的建筑安全理念以及措施还不够完善。合理。而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最为基本的原因,则是由于钢筋工程技术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钢筋焊接质量的不过关,或者达不到相关的质量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合理安全的工作理念,以及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建筑态度。最为主要的则是要不断地加强和提高钢筋工程技术,才能有效地保证事故的减少。

(3)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前面说到经常见诸报端的安全事故,不仅仅都是由于钢筋工程技术的不足引起的,这只是我国在土木建筑领域不足的一个方面。相当多的是由于防水工程施工技术不足引起的。我们知道,在土木建设工程当中,为了防止漏水等质量问题,一般都会进行专门的防水工程施工作。但是还是由于技术不过关,以及在质量、监督方面出现的诸多漏洞,才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由此,我们才痛定思痛,在防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和科学的防水工程流程,从此行之有效的避免漏水等问题的发生。

(二)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守上小下大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建筑上部要设计刚度大的框架柱,建筑下部要设计刚度小的剪力墙。例如在某市政工程安置房工程楼改建中,该工程的地下室为混凝土结构,三层为架空结构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土建施工技术对该工程楼进行强化,提高了地下室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加强了建筑筒体的厚度,提高了该工程楼的抗震能力。

(2)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复杂、施工投资大等特点,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利用混凝土泵、管道等设备,将混凝土送到需要浇筑的位置,完成一次性混凝土浇筑任务,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输送效率高、输送量大、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某商住一体综合建筑,地下2层,地上32层,混凝土向上最大输送高度为140m,如果采用塔吊施工很难满足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要求,采用拉力泵送技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协调控制,而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能有效的满足施工需求。使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时要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可泵性要强,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发生混凝土离析现象。

三、施工技术的改进

(一)新型高分子材料

正是由于在当今建筑过程中问题的不断频发,我们才必须要对建筑技术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不断加强自身的建筑质量、提高建筑的坚固性以及耐久性。这是面对现实,所作出的必然性选择,以便加强建筑质量。土建工程是与诸多领域都有联系的。这就为我们技术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可能。

正是因为如此,新型高分子材料因为自身的特性。从而能够显著的提高其建筑的承载力。所以也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所认可,也逐渐在建筑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不仅如此,其新型高分子材料能够更好地阻隔地下水。也能有效地保护地基的安全,进而更好限度的保护建筑的安全,以及提高建筑的年限。

(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使用材料的元老,已经在建筑领域中大量使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产生了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特性,也提高了建筑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不仅如此,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能行之有效的抗震性能。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筑,并且能够延长建筑的自身使用年限。目前为止,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经被大量运用到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

(三)土工复合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在不断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保护措施。由此衍生出了土工复合物。而土工复合物最大的作用就是建筑,其自身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强度。不仅如此,土工复合物会明显改善建筑自身的排水性以及承压力。就是因为这个特性,土工复合物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建筑的各个领域。

(四)抗震技术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对此我国在房屋抗震级数的设定上也有具体的表述。相对于地处在地震带上,诸如四川等地,和身处平原的房屋抗震级数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如此,我们对于防御地震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提高。可以说,土木建筑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抗震技术。如果土木建设是处于地震带上的时候,在抗震结构设计上一定会采用复杂的抗震结构设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抗震技术经验,这相当大程度的为我们抗震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加以严格的检查与控制

原材料的好坏是我们这个工程最终质量如何的一个基础,如果原材料没有选好,就不要指望最后的工程质量会有多好,那么,对于原材料的科学选择能够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的水泥、骨料、掺合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以延缓水泥水化的速度,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和峰值,降低温度的收缩预应力,从而可以防止建筑过程中或建成之后的裂缝的产生。另外,还应依据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来严格的比配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增强非均质材料的均匀性,避免离析现象发生,全面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抗变形能力。

(二)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施工过程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并有健全的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破坏产品保护的人要实施处罚。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有些施工单位往往避开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借领导的口头允许,钻质量管理的空子,无视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三)重视完工的质量检查

因为房屋建筑工程完工检查直接关系着其最佳功能的发挥,所以各个施工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房屋建筑工程检查涉及的面较大:第一,结合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标准,检查房屋建筑的各方面是否符合要求。第二,不错过任何一个分工程的施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第三,对施工中使用的各项材料进行最后的完善,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以后的查阅。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加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顺,赵育。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及控制[J].黑龙江科学,2014,01:126.

[2]胡泊。土建工程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06.

工程施工报道 篇7

关键词:隧道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一、工程概况:

大独山隧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沪昆高铁贵州段9标关岭至普安区间,为双线单洞隧道,最大埋深380m,隧道设计纵坡为人字坡,隧道进口端接关岭站,进口里程DK852+772,出口里程DK864+654,全长11882m。全隧设置2座横洞,1座平行导坑,其中贯通平导长11842m, 1#横洞长1120m,2#横洞长1405m。隧址区位于喀斯特地形,地下水丰富,最大用水量40000m3/d,溶洞数量多,大小溶洞上百个,且分布广。在隧道施工前,根据隧道地质资料,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1、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2、超前钻探法

超前钻探包括超前地质钻孔、超前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等;

3、物探法

包括弹性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及高分辨直流电法等;

4、超前导坑与爆发与正洞超前导坑法;

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确定

由于大独山隧道地处喀斯特地形区,隧道本身设置有贯通平导,结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了以物探法(超前地质雷达)为先导,超前钻探法(80m超前水平钻)为验证,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洞身地质素描)为辅助的地质超前预报法。

四、超前地质预报设计

1、物探法(超前地质雷达)每循环预报长度为30m,搭接5m;

2、超前钻探法(超前水平钻)每循环预报长度80m,搭接5m;

3、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洞身地质素描)每开挖循环进行;

五、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备配置,确立了超前地质雷达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沪昆客专指挥部成立地质雷达预报部,超前钻探即超前水平钻和地质调查法由各施工点实施的原则。

1、超前地质雷达

指挥部超前地质雷达预报部及时对隧道掌子面进行地质雷达预报,并出具预报报告,其中包含地质情况分析及施工建议,具体见下图(超前地质雷达报告):

报告指出掌子面前方围岩及地下水情况,并提出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等的施工建议,并提出施作超前钻孔作进一步的验证。

2、超前水平钻

每个施工点配备专业水平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孔作业。钻孔过程中,由地质工程师全过程跟踪,对每个孔位进行钻进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钻孔的钻进速度、出渣渣样、涌水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围岩等情况,在与地质超前雷达预报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3、掌子面地质素描

每循环开挖出碴后,专业地质工程师对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分析地质围岩情况,与超前地质雷达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资料联合分析,得出掌子面前方地质围岩较准确可靠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指导隧道施工。

六、超前地质预报成果

在大独山隧道施工中,由于采取了系列的超前地质预报,准确地在大独山二号横洞H2D1K0+540处预报出了容量达10多万方的干溶洞,在大独山隧道出口D1K864+621处横向贯通溶洞,溶洞平均宽1.8m。有效地保证了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为单位创造了无形的巨额利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