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分析5篇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分析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篇1

摘 要:本文在参照已有的关于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原因;问题

一、我国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力,造成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第五,政府和农民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从教育中提拔并且培养的精英(包括农村的)大多数是就业于城市,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灰色和黑色收入的存在

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和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法制真空。相当一部分人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或进行非法操作牟取利益,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督与控制,导致了少部分党政官员、国有企业领导利用权利寻租,进而导致、贪污受贿。此外还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经营黄色产业、倒卖紧俏商品和生产资料平价指标、动用公款炒股票和房地产、利用职权和公款经商办厂、卖官买爵、公款报销私人购物发票、公款装修私宅、医生为了钱财欺骗病人或者要红包、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等。在国有企业改制、资本运作当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政策倾斜和行业垄断

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的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超过内地,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内地居民,而东部收入的资本化又使得他们能够吸引人才和其它资源,造成“马太效应”,加剧着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垄断造成了不同行业职工收入的长期性差异,尤其是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等行业长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这些行业凭借垄断地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这些垄断利益又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最终全部或部分变成了这些单位、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

(四)失业和职位资源分配

城镇中的贫困群体主要是失业下岗人员,近年来人力资源市场依然不景气,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加入到失业队伍中。对于没有能力进行资本投资的穷人,就业是国民获得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途径,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业人员无法获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职位资源的量不是以单纯的岗位多少来衡量,而与工作量、工作重要性和复杂度有关系的。在我国存在职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主要表现在有些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存在加班加点和超长工时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减少了其它人的就业机会。还有一些人身兼数职。

(五)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是具体怎么来衡量贡献并没有确定的方法,这使得一些私有企业在分配上有很大的变化余地。由于在一个利润一定的企业里面,按照这些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是互相排斥的,造成分配上有很大的变化余地。由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供需悬殊,造成雇员在获得合理的报酬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在报酬和工资上没有决定权和参与讨价还价的权利,雇主给予雇员的工资低下、剥削过度,而且工资拖欠、克扣、强迫超工时劳动、限制人身自由现象普遍。

二、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的问题

一些非法收入造成负效率效应。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权钱交易、偷税逃税、制假贩假、走私贩毒,以及凭借垄断优势导致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负效率效应:一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伤害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对提高效率采取消极态度;三是在民众中滋长了不公平感与不满情绪,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仇富心理,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违背了市场经济提高经济效率的初衷。

收入差距加大、市场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给许多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一些超负荷的工作也带来了生理上的压力。心理和生理是互相作用的,导致身心负担沉重和疾病增加。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许多人为了防备万一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压低消费,加大积蓄,从而缩小了内需。由于贫穷者没有生存的保障,使得他们为了争取生存而不惜一切手段,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风气变坏,一些人从精神上堕落。另外,他们更加依附于雇主和就业机会,导致了他们被迫接受低下的工资、不惜牺牲健康、出卖人格甚至出卖器官。这也导致了雇主和雇员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金钱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欲望增加,形成拜金主义。拜金主义进一步导致人们拼命追逐金钱,而富人则凭借财力更加有能力使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三、小结

因此,我国政府急需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强劲的发展趋势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让跟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在制定相应措施是可以考虑完善税制、强化税收征管的办法,同时通过增加就业增加低收入者(特别是失业人群)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和限制不合理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和规范政府职能,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参考文献:

[1]初立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分析与政策思路,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39期。

[2]王小鲁,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王晓云,浅谈影响收入分配的制度因素,经济师,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万新峪(1986-),女,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李阳疯狂英语学校工作,研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篇2

摘 要: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协调稳定的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去实现收入上的平等,减小社会上贫富之间的差距,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政府一直在思索的方向。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提出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收入倍增计划。可见党和政府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小社会贫富差距上,要落实这一计划,最终达到战略目标,就要对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水平;收入差距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提高,依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数据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图1)

图1 2003年-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阐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1.居民间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中,20%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约为5.0∶1;2013年农村居民高、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272.7元和2583.2元,二者之比约为8.2:1,从这些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另外通过近年城镇不同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收入等级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955.1元和8895.9元,二者之比约为3:1。根据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城镇居民的收入最高可以达到农村居民到5倍,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数据,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个数字都是1.5以下。可见我国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水平差距很大。

3.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发展呈现不均匀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经济较为发达,而中部西部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而不同地区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很大。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增幅很大,我国区域收入差距基本不再继续扩大,但差距仍然很大。另外,从不同省份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角度能更为直观的反应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省份(上海40188元)最低省份(17157元)的比例为2.3倍。

4.行业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收入畸高。据2013年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按“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两个组别了2012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在不同组别、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工资差距,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收入差距明显。就私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薪最高达3.85万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2.2万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3.96∶1。而对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而言,金融业年薪最高达8.97万元,仍为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为2.27万元。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与相同行业间收入均有差异。

二、我国收入差距水平逐渐扩大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致

人类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律研究已久,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5年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最先提了收入分配的倒U曲线。通过对于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他提出了经济发展遵循“先恶化,后改进”的长期变动轨迹,库兹涅茨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敏捷扩展,之后是短期的不变,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步缩小。”通过对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资料的对比他总结得出,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是普遍发生的,而且相较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的结论。

倒U曲线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国别横断面资料。中国自经济发展步入快速轨道以来,国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从未停止长大。到目前为止,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来看,与倒U曲线基本相同。从目前国家颁布的相关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还处在上升期,预估在2020年前后会达到最大值,随后收入差距将会逐渐减少,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是相吻合的。(图3)

图3 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斯系数变动轨迹(1981-2012)

2.“马太效应”与收入差距

“马太效应”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马太效应”在经济学上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的作用,富者愈来愈富,而穷者愈来愈贫的现象。为了冲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枷锁束缚,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早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然后利用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计划。这一计划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至少在现在看来并不符合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实施这一政策的结果是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由于少数高收入人群在教育,资本,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获得大量利润,长久以来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但低收入家庭及其后代由于在教育,就业,投资等方面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持,从而日趋贫穷。富者愈来愈富,而穷者愈来愈贫的结果也成为了必然。

马太效应强调的是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强调的是效率而不是公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没有可供借鉴的例子,只能够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为了解决生产力不发达的问题,我国过于强调对于效率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公平的重视,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了很久,也因此走了不少的弯路。例如将城市和乡村割裂开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人为的割裂使得城市的生产效率高于乡村,最终直接体现为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别。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达50%左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2012]。由于城乡居民差距的扩大致使城乡居民在接受教育等方面的机会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又进一步致使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和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不断加大。

4.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缺陷

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来弥补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岗职工基本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固然这些保障制度对减缓收入分派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上还不够健全,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仍旧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养老金、退休金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45%的家庭成员退休后没有任何社会养老保险和离退休工资。另外无论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是低保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盲区。这些盲区的存在对于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为基本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5.垄断经营以及灰色收入的存在

身处于市场经济之中,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避免不了竞争,但是合理的竞争是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的,不合理的紧张却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在我国很多行业都属于垄断型行业,一家独大的现象使得居民的消费成本剧增,同时相关个人或者企业却能够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得暴利,最终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可见垄断是不平等竞争表现最突出的方面。垄断的存在必然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上和监管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我国收入分配中,除了合法收入之外,还存在大量腐败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一般是靠权力寻租,商业贿赂和了掠夺公共资源获得。大量的非法收入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从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原因出发,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现有的分配制度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利用政府机构来对收入的分配进行宏观的调控,以此来提高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与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改革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支持劳动密集型和能源低耗型第二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统筹发展战略,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社会保障的盲区;加强法制建设与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现象,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等有效措施缩小这一差距,即在蛋糕做大的同时调节好蛋糕的分配问题。

参考文献:

[1]郑鹏。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简析――对Kuznets倒U型曲线理论的再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02).

[2]肖玉贵。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尤泽东。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4]张影强。我国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5]韩海燕,何炼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稳定性与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0(03).

[6]徐婷利。共同富裕视角下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7]范天珍。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0(09).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思考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国际上一般用基尼系数1来衡量贫富差距,国际上基尼系数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是0.4,而我国基尼系数在1999年是0.457,2004年已达到0.469,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超过警戒线,缩小收入差距已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团结、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报告,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472.2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2元。我国是世界上城乡人均收入比大于2的三个国家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从近年的数据显示来看,1997年以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2001~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6,859.6元、7,702.8元和8,472.2元,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却只有2,366.4元、2,475.6元和2,622.2元,城镇居民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90倍、3.11倍和3.23倍。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在城市,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14,867.49元,最低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6,530.48元。前者是后者的2.277倍,1997~2000年上海、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增加1.57%,而山西和河南等省仅为0.25%。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例关系,1978年为1.09:1:0.91,2003年为1.52:1:0.68。2003年西部12个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954.7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6.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35.39元,低于全国8,472.20元的平均水平。尽管国家近年来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对中、西部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三)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从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来看,收入差距呈拉大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16个不同行业职工之间的年均工资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统计,与1990年相比,2002年房地产、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912.5%,691.1%和795.4%,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的增幅最低,仅为415.2%和405.3%,其他行业增幅在431.2~670.0%之间。1990年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是最低行业的1.76倍,而2002年则变为2.99倍。不合理的行业差距不仅不会调动积极性,反而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攀比,阻碍了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四)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分配差距。改革以来,由于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阶层的划分开始出现,以收入划分可分为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贫困户等。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最高10%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最低5%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95~2000年分别为3.30、4.25、4.16、4.74、5.20、5.73,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严重的收入集中强烈地阻碍了大多数民众对发展的参与,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无序因素的影响。

(一)初始条件差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倾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农业成了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因而农业自身积累受到严重影响;城乡户籍制度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严重造成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存在并不断拉大的局面。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基础好,对外开放早,水陆交通发达,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开展对外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早,教育水平高。所有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区。个人的家庭基础、先天禀赋条件、后天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

(二)经济体制转型、市场竞争的作用。承认收入差别和鼓励合法致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旧的收入分配格局,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提高了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但也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市场经济为人们充分发挥才能并获取相应回报创造了种种机遇;另一方面因条件不足、能力不济、机遇丧失而陷入困境者也不鲜见。同时,由于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需要一个过程,新旧两种体制的同时并存,既产生了许多摩擦,也存在着不少漏洞,这就给某些人投机钻营提供了机会,也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偏差,拉大了收入差距。

(三)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可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呈现出多种类型、多种形式,按劳分配使得个人的收入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挂钩,同时劳动者的价值是由市场来评判,而市场价格则受市场的供求关系、价值规律等因素制约,使得同样的劳动可能获得的市场价值评价不一样;另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人们的收入渠道多元化,由于人们在生产要素上的占有不平等,许多人的按生产要素的收入已超过劳动的收入,这就使得人们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成为现实。

(四)机制不健全及管理缺陷。在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完善过程中,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收入渠道的存在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另一个原因。行业垄断使部分单位获得了不合理的高收入;国有企业分配监督机制缺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公;企业或法人偷税、漏税情况比较严重,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少数人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走私贩私、制黄贩黄、造假贩假、贩卖等违法犯罪活动,攫取大量非法收入而暴富。据统计,就关税而言,每年因走私,国家就损失约150亿美元。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社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五)再分配调节机制不灵。现阶段,我国再分配调节机制存在严重不足,税收制度不健全。例如,遗产税、馈赠税、累进税等税种还没有开设;高收入调节不力,全国个人所得税70%以上是由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交纳的。所得税征收存在灰色区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偷税、漏税情况严重;对低收入阶层保护不力,社会保障体系脆弱;部分转移支付方向存在偏差,明显偏向高收入阶层;劳动报酬尚未完全工资化、货币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项目还没有完全独立于企业之外而实现社会化,因而造成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错位,再分配的调节收入差距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三、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发展中解决公平的问题。只有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一个社会才具备相应的社会资源,才能为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分配公平提供必要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资源,只有把社会资源这块蛋糕做大了,大家才都有可能从中得到一块,而且是较大的一块,否则只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只能实现“共贫”,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公平是毫无意义的,无疑是回到了改革之前的老路上去。只有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在发展中求公正、求公平,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

(二)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要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在社会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部门要打破城乡壁垒,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取消对垄断行业的保护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消除所有制歧视,在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方面要对所有的经济形式一视同仁,同时要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改革行政体制,明确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赋予社会普通成员对政府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制度和举报制度。

(三)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入。要规范制度内收入分配行为,包括要按时发放工资,按规定提取工资,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款消费严格管理,尤其是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要把制度外的合理收入分配尽可能地纳入到制度内来进行管理,对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要加大清理力度,从源头抓起。对非法收入要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工资法、最低工资法、公务员工资法、各种社会保障法等法规的立法步伐,加强收入分配的监督和检查。

(四)强化政府财政调控能力。第一,加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财力基础。增加GDP中财政收入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第二,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从依法治国的要求出发,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跟踪和监督,健全个人信用和货币电子化,从而增加税收的监管,要改革所得税制度,提高征收起点,调整税率,进一步强化所得税的累进性质。要研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征管办法,尽快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由此才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把一部分个人财富变为社会财富。第三,改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加强政府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转移支付调控力度。可以制定政策对落后地区予以财政优惠;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扶贫重点要实现从简单地给予资金帮助的输血型,向通过促进贫困地区建立自我发展机制的造血型转变,这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继续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同时,在资金、技术信息、机会等方面提供援助,为低收入者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既促进效率又保障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共同富裕的实现。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种种问题,我们要端正对社会保障本质及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它当作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资金来源,逐步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二是实现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主体多元化,在总体结构上要跳出市场与政府两主体的传统框架引入非市场也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如,各种基金会、慈善组织、民间团体等。充分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缓解政府的压力。三是要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保障。■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分析 篇4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民收入也逐步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对策。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差距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状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急剧增长。如表1所示,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处在0.3以下,是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公平的国家;到了80年代末期,基尼系数就已经超过了0.3;进入90年代,基尼系数更是急剧增长,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另外,据世界银行统计测算的结果显示:198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224,1992年就达到0.3772,1998年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0.4达到0.4026。

(注:资料来源:(1)1995年以前数据来源: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2)1995―2000年数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财政政策新思路》,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2001―2009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虽然由于数据来源或测算方法的不同,基尼系数的测算结果也不太一样,但是大家测算的结论都显示,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相当大。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赵人伟教授将非法和非正常收入计算进收入内,得出1994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511。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在《2004中国改革论坛收入差距与公共政策分论坛》上判断,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不低于0.5;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国家统计局承认的2004年、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2009年超过0.50。另外,与其它国家的横向比较,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程度也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的人均GDP是4000多美元,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4000美元左右时的基尼系数分别是:东欧为0.289,南亚、东亚和太平洋为0.381,中东和北非为0.380,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0.493。所以,按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明显偏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具体状况分析

1、我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1)收入差距缩小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初期(1979―1985年)。在这一阶段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在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缩小到历史最低点1.82倍,与1978年的2.57倍相比,七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38.2%,平均每年缩小4.5个百分点。

(2)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从1984年至今。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城市,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倍数又开始上升。同时,由于农村改革滞后,基础薄弱的农业发展速度放缓、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滑,导致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不断扩大,1986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又超过了2倍。上世纪90年代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2年超过1978年的差距达到2.58倍;1994年扩大至2.86倍,十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53.8%。1995―1997这三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短暂的缩小,但从1998年开始,我国城乡间差距又进入了新的一段扩大高峰期。1998年城乡差距倍数为2.51,2008年进一步扩大到3.31倍,2011年为3.13倍,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从上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的研究分析进一步可以验证: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又扩大的四个过程,但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扩大的。

2、地区间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增长在地区间表现出非一致性,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按目前学者们惯用的东、中、西部三大块划分中国地区的方法,运用基尼系数分组计算法计算得出我国东中西内部和三块之间的基尼系数,以此来对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进行分析。

利用基尼系数测度1978―2008年间全国和三大地区内部及之间地区差距的水平,各地区内部差距有升有降,变化趋势各异;不同地区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内部相对发展程度有快有慢。东部、中部内部差距呈缩小趋势,基尼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0.2929、0.1562下降到2006年的0.2085、0.1095,下降幅度分别达29%和30%,东部在2000年时基尼系数达到历史最低值0.1727,中部在1995年基尼系数达到历史最低值0.0855;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呈扩大趋势,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058上升到2006年的0.1317,上升幅度达到24.5%。并且东中西部之间的基尼系数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1244上升到2006年的0.2270,上升幅度达82.5%,说明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3、行业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行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同行业工资增长的幅度差距较大,行业间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1978年,工资水平最高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是工资水平最低行业的职工年人均工资的2.17倍,1982年降至1.63倍,1990年为1.86倍,2003年又增至4.63倍,2006年高达4.75倍。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的调查,1999年与1990年相比,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收入增幅最高,分别达到358%和353%。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5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我们一般用行业的工资水映行业的收入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算,得到1988年、1992年、1995年和1997年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的变异系数分别是0.1058,0.1384,0.1903和0.2144。由此可见,行业之间工资差距是逐年扩大的,1997年的行业间工资差距比1988年上升了103%。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从而拉大了与非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差距。目前,金融保险业、证券业、电力、电视、邮电通讯、交通、航空、煤气、自来水及烟草等垄断性行业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普通行业。2003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的4.63倍。2004年前三季度,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造、铁路、航空、电信等行业企业的景气指数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25-60个百分点。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得到了迅速提高。1990年,金融保险业职工工资水平在各行业中排名倒数第四,1999年开始已变为第一。2003年,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是13682元、12496元、11478元,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金融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探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年平均工资分别是22457元、20636元、32244元,脑力劳动行业的工资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行业的工资。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相关数据计算所得,2008年行业职工人均收入最高与最低比为4.77∶1,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亦呈扩大之势。

三、改变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从城乡间、地区间和行业间三种主要角度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研究都表明,我国总体收入差距已经很大,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抑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

改革税收制度后,工资征税起点在不断调整,但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因此,尽管相关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但政府部门还应不断改进,加强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增加农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同时注重提高投资效率,努力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再次,应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最后,还应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将企业高管薪酬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以此来控制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 赵人伟: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2(9).

[2] 苗树彬、薛克俭:寻找经济转轨与社会公平统一的发展道路[N].光明日报,2004-08-17.

[3] 黄泰岩: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变动特征及其调节政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1(4).

[4]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3,2(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Z].

试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篇5

关键词:收入分配 差距 公平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经济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收入差距过大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给经济和社会运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阻碍。首先,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富过度集中,使消费的效用和资源利用的效用无法得到最大化, 导致整个社会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内需动力。其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个人和群体容易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滋长不满情绪,产生仇富心理, 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再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农村由于劳动力缺乏,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落后,从而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最后,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有悖于社会主义原则,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影响政治的稳定。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表现

首先从量化指标看,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贫富差异程度的量化指标,我国基尼系数现在已突破0.5,贫富差距较大。另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50.24%;而最贫穷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1998~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4.18%,年均增长8.61%。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5.45%,年均增长3.8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98年的2.47扩大到3.2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数据,虽然差距有所缩小,但仍达3.13:l。 再次,地区收入差距明显。东部沿海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中西部相对居民收入水平较低。1980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西部地区的1.21倍。1990年上升到1.27倍,2002年上升到1.40倍,与1980年相比扩大了15.7%。

2、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

(1)政策的原因。首先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 虽然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其次国家先沿海后内陆的发展战略致使中西部地区改革相对落后,没能跟上国家整体改革发展的步伐。

(2)体制的原因:首先,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城乡的二元分配机制,是导致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垄断、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以及权力寻租,是目前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的缺位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没有得到合理并有效的调节,比如税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失业、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可能是导致城乡低收入人群贫困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主要对策

从根本上来讲,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属于再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首要问题是继续发展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把蛋糕做大是首要,所以要在初次分配时要注重效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刺激经济 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分配要注重公平。

1、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加快体制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首先要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把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就业以外,要打破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制度维护农民利益,实现城乡居民就业、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其次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等方面投资力度,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民的农业收益;第三要使工业化能更多地惠及农民,工业化要与农业产业化协同推进,工业化要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城乡相互 对接的统一的产业链,不但能吸纳当地的农村劳动力,惠及农民,也有利于工业自身的发展。

2、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首先要加强对中西部和农村落后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 通过税收、市场准入、经营许可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扩大就业,提高非劳动力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利用率和回报率,从而提高地区收入水平;其次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明显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逐步加快的趋势,今后,国家应继续加强西部地区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有西部特色的旅游、探险、登山等产业;提高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保障理念,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要水平相适应,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另外,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增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保障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原因探析,2011

[2]苏德民。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现状、原因与对策,2010

[3]刘青。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对策探析,200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