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
第3课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一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用古诗、史料等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唐玄宗前后期的统治变化,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唐朝全盛时期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一些丝织品、陶瓷工艺品、城市布局的赏析和认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开元之治”这一基本事实,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运用,加深学生对唐朝农业工具革新的理解,化解学习上的难度,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美感和历史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突破方法是通过收集材料,讨论,历史剧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历史知识的感知。
难点:1、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难以认知。解决方法是通过与直辕犁作比较来突破,筒车通过影像资料解决。
2、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通过老师与学生互动合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其原因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学生排演“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剧,稻米、粟、黄瓜、菠菜等实物图片,唐三彩的纺织品、白瓷、青瓷、丝绸实物、曲辕犁的模型。
教学引入
根据本课内容,利用图片、诗歌、影像片段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的进入学习情景,形成对历史的认识。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效果
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二课《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你对上一节内容中哪一个历史人物最感兴趣,为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会学习到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他继承了他的先辈们的开拓精神,继往开来,使唐朝经济处于鼎盛时期,我们先看一看玄宗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局面呢?请你看下面一组历史短剧,帮老师数一数他做了哪几件事?
归纳讲述:
唐玄宗继承他的曾祖父唐太宗的遗风,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时代的又一盛世局面,如史书上记载“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唐代诗人杜甫有首名诗《忆昔》,其中有这么几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指的是哪方面的成就?
现在请班级中的几位同学扮演唐朝的农民,让他们跨越时空,发挥想象力,他们将相互讲述他们一天的劳动情况,观看的同学通过观察和聆听,想一想,他们的谈话内容中会涉及到什么农具,他们种什么,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教师展示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打出曲辕犁与汉代的直辕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对实物进行操作,请学生分析曲辕犁的特点。
再通过曲辕犁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继续展示实物:
茭白、黄瓜、菠菜、蘑茹、稻米、黍等请学生想一想,这些品种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请同学们写出答案,看谁又快又准确。
展示筒车模型及影像,教师讲述其原理,请学生相互合作解释筒车整个汲水过程
教师梳理知识点:
唐朝农业的成就有哪些?
教师创设情景:假若你是唐朝的一位外交官,请你对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使团介绍大帝国唐朝;着重介绍唐都长安的情况,可以请他到繁华的西市和东市去购物,介绍唐朝品牌产品丝织品、瓷器,唐三彩等,要求学生先分组讨论,最后由每一小组推出一名代表作为唐朝外交官,在全班完成以上内容,学生在讲述以上内容时,教师可以配合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都长安示意图》唐三彩图片等。
教师梳理知识点:
唐朝商业的特点有哪些?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长远发展,谁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唐玄宗采取的开明政策,所以唐玄宗在其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后期又导致安史之乱,怎样看待唐玄宗?
小结: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交流合作:要求学生之间交换资料,了解并写一段有关茶、瓷器、当地建筑物的说明文字。
1、唐太宗
2、武则天
3、他们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获得了人民的支持,使统治长治久安,唐朝经济逐渐走向稳定。
学生经过课下准备,戴上道具表演,“玄宗走马任姚崇”“玄宗考核地方县令”“玄宗烧毁珠玉锦绣”等场景。
学生依次回答上述几件事。
农业
扮演唐朝农民的几位同学上台开始进行表演,讲述一天的劳动生活:
学生回答内容有:
(1)曲辕犁(2)筒车
(3)稻米、菠菜、粟、茶树
(4)丝绸、麻布
生:
灵活,比直辕犁使用方便,劳动效率高
学生动手在一张白纸上写出答案后,进行交流。
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如下:这是(1)利用水力转动; (2)有大型立轮和许多小竹桶构成。(3)小竹桶是倾斜的
(1)修大型水利工程
(2)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3)《茶经》,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4)生产工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的使用
在教师鼓励下,学生根据书上内容和自己课外的资料,大 致会讲述到如下内容。
1、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
2、美丽的唐三彩。
3、长安城里有人口百万。
4、东市、西市人口密集,市场繁荣发达。
5、有许多外国人和西域各少数民族在这里进行买卖。
1、大都市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生:劳动人民
(1)勤劳
(2)美好生活是由他们创造的
(3)我们也应有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上克服拦路虎。
学生展开讨论:唐玄宗前期能励精图治,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使唐朝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可以说他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唐玄宗后期奢侈腐化,重用小人,不理朝政,出现了“安史之乱“,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可以说他又是一位昏君。
学生积极完成
通过复习上一节内容,引发学生兴趣,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与老师产生共鸣,一起进入学习本课内容的氛围中。
板书:开元之治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制道具,营造气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快速寻找答案,由于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起来会很迅速,积极性高。
板书,盛世经济的繁荣
让学生处理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处理史料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想象和鉴赏的能力。
由于设计问题方式比较新颖,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克服了讲述农业问题的枯燥性,学生会很快从表演中寻找答案。由于同学课下准备充分,气氛活跃,但教师要注意控制场面,对反应迅速的同学及时表扬。
避免了空洞的说理过程,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自己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事先查阅资料,相互之间会通过论证,加深对蔬菜品种的引入在唐朝这一时期的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允许学生谈自己看法,既使有错误,也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筛选,提高学生的裁剪材料的能力。同时,由于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述以上知识,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一个学生来说,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收集材料、整合材料、讲述内容,是他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而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会使学生潜力不断被挖掘。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生大胆地说,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盛世经济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是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犁、筒车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3、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四、归纳、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
1、多媒体(选择题)
2、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六、作业: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教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隋唐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元盛世》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同时也为分析对比“唐朝的衰落”作铺垫。
说学生: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经济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 进行信息加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史料展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据以上教学目标,围绕开元年间政治、经济两个中心,设计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用杜甫诗《忆昔》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开元时期的特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社会繁盛到何等景象?
导入新课
一、开元之治
回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政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统治时期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给出史料1“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zhun ,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通过简单解释过渡到唐玄宗开元时期统治;史料2“贞观之风,一时复振”,突出玄宗初年励精图治。设问:玄宗与太宗统治时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对比,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其中穿插: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考核县令、捕蝗图,补充扩展,增加生动性。通过比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响: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1、农业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和种茶、饮茶的普及。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与直辕犁对比简图、筒车与翻车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
种茶、饮茶的普及,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由准备好资料的学生介绍茶的历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和《茶经》。
2、手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
丝织业:前后联系,古代丝绸之路的得名,唐前丝织业情况,通过地图列举丝织业中心,联系北京史,幽州丝织品。展示唐代贵妇着装图,整体感觉。展示不同类型丝织品图片,补充文字资料、小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唐代丝织业特点,体现这一时期丝织业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陶瓷业:唐代制瓷业与制陶业正式分离,比较陶器与瓷器的不同(图片)通过地图列举制瓷业中心,结合图片“南青北白” .重点:彩釉陶“唐三彩”,由学生介绍“唐三彩”烧制过程,因何得名,欣赏不同类型图片。
3、商业的繁荣: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繁盛来体现,是本课又一重点。出示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长安城的布局特点。通过题目设置情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对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加深了解,想象体会长安城的繁盛,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政治、经济情况归纳,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 “开元盛世”。
课后作业:
1、动手制作曲辕犁或筒车的模型,或橡皮泥捏一个仿唐三彩。
2、 “如果你是唐代居住在长安的人,你会看到或经历什么?”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小。(字数不限)通过动手动脑,巩固本课内容。
农业工具的改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开元之治”的含义。
2、掌握唐玄宗开元年间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3、了解唐朝的衰亡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隋唐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元盛世》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 进行信息加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史料展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本课重点及处理: “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利用课本导读框中杜甫诗《忆惜》,让学生朗读后,依据诗句内容分析开元盛世的社会情景,利用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归纳盛唐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并利用图片资料直观感受。
4、本课难点及突破:对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的理解: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和直辕犁对比简图、筒车与翻车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学生: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经济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三、说教法
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导读法、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五、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围绕开元年间政治、经济两个中心,设计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课《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你对上一节内容中哪一个历史人物最感兴趣,为什么?这样可通过复习上一节内容,引发学生兴趣,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与老师产生共鸣,一起进入学习本课内容的氛围中。
(导入)用杜甫诗《忆昔》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开元时期的特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社会繁盛到何等景象?导入新课
一、开元之治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设问: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归纳问题,注意条例清楚,语言精练。并穿插: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考核县令、捕蝗图,说明唐玄宗励精图治。
2、玄宗与太宗统治时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对比,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其中补充扩展,增加生动性。通过比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响: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1、利用课本导读框中杜甫诗《忆惜》,让学生朗读后,依据诗句内容分析开元盛世的社会情景,让学生处理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处理史料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信息加工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课本谈谈唐朝经济盛世景象的表现?学生讨论时教师依然指导学生怎样归纳问题,注意条例清楚,语言精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3、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与直辕犁对比简图、筒车与翻车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
4、在手工业方面,通过展示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再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商业的繁荣: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繁盛来体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长安城的布局特点。想象体会长安城的繁盛,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通过以上政治、经济情况归纳,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 “开元盛世”。
三、指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唐玄宗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唐玄宗的前期有了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内容,通过对唐玄宗前后期的对比对唐玄宗进行评价。学生讨论后先请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小结:
应掌握一、二、三、四,即:
一个历史人物——唐玄宗
二个历史概念——“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三个方面成就——农业“三新”:新工具、新品种、新技术
手工业“二行”:丝织、陶瓷
商业“一市”:长安
四个世界之最——①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②陶器新品唐三彩
③最大最繁华都城长安
④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这样就将本课的知识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板字设计:
开元之治 改革措施
影响——开元之治
开 修建水利工程
元 农业 方面 农耕技术提高、蔬菜品种增加
盛 农业工具的改进与创新::辕犁、筒车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贞观之治”的内容,讲到了唐朝的第一个治世,紧接着我们又了解到了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我们对于她的统治给予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就是说她的统治在唐朝所占的地位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我们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开元盛世”的取得和表现。
[课标内容]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 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 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 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一 、重点
开元盛世
二、难点
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法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指出:649 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唐都长安
[小结]
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 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 的历史有大致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 开元盛世
1、(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是废唐中宗而自立皇帝,改国号为( )。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唐玄宗( )期,史称“ ”。
3、描绘“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 。
4、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主要有( )和( )。
5、负有盛名的“唐三彩”产于( )。
6、唐都 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 ),人口达( )万。
7、写出诗人杜甫称颂“开元盛世”的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盛世景象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元盛世”和“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改进。
三、教学指导
1、指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预习,了解重难点和探究等基本问题。
2、观察曲辕犁、筒车等图片,学会从图片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四、知识链接
1、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年即位,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2~742)。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 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
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曲辕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
五、自主预习
(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唐玄宗即位后,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唐代农民改造犁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邢窑和洛阳的最为有名。
4、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内城和外城,是居民住宅区,是繁华的商业区。
(二)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深入学习,边看书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生产部门发展概况(主要成就)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3、请你穿越时空,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假想成一位唐玄宗时期的农民,向同学们描述你一天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情况:当时你都使用什么劳动工具?种什么?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六、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3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将第3课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