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有哪些重点知识需要同学们掌握?大家可以提前预习。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第二步:微观阅读
对描写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品鉴,同样是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提出要求,师生朗读课文时请大家把相关描写勾画出来。
一、景物描写
首先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第一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这是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为全文情节发展定了环境景物基调。
第二处:“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是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第三处:“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是林冲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还有“正”“越”两个词的修饰,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其次分析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第一,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时,只见: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第二,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以上分析、归纳必须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品读自然归纳,切不可生硬灌输、简单举证。
还要恰当地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雪大天寒,迫使林冲外出沽酒以抵御严寒,因此躲过一劫——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又迫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因此又躲过一劫——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又迫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因此又意外得知真相——于是报仇雪恨。
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的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主要分析有关林冲的细节描写: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
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
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把门拽上,锁了。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再看林冲进了山神庙: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除了连杀三人又很讲次序的一连串动作之外,还有一个省略的细节,就是: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
教材编者可能顾虑林冲杀人太过恐怖故而删去,却也删去了林冲性格变化的有力证据。试想,“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个动作该是多么潇洒、简捷!可见林冲并非不会杀人、不敢杀人,只是没逼到份儿上,实在逼急了,杀几个人易如反掌。一旦出手,就已经忍无可忍了。我觉得这个细节要比按顺序杀仇人更精彩。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小说单元中重要的一篇。这部长篇英雄传奇的开山之作,艺术成就是空前的,对明清以至现代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第一人也是最典型的人物。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有助于理解《水浒》 “官逼民反”的主题,也为鉴赏古典小说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角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从细节描写来认识本文层层推进、波澜起伏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并运用本文通过细节、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欣赏经典作品,最大的忌讳是陷入阅读定势。在对这篇文章的文本把握上,学生们能清楚地概括故事情节,也能道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如果再做一般讲授,难免出现枯燥乏味的局面。所以我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从文本中寻找资源,选择了通过对一些微小细节的分析来欣赏《水浒》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上的一些特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引导—探究—总结—运用”的线索,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阅读鉴赏古典小说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总结方法并加以运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指导学生从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角度鉴赏小说。
2. 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读书是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赏受。金圣叹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翻开:拳打镇关西,倒拔杨柳树,智取生辰纲……一个个刚毅勇敢、有血性、有力量的英雄形象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水浒》,以林冲之一斑窥《水浒》之全貌,感受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出现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配音乐)(课件展示) 观看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电视镜头,并由此展开联想。 利用情景导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 一、出示多谋体。
请学生点看课件中《水浒》的相关内容(包括作家作品、背景资料、文学地位及名家点评) 点看课件内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有关知识情况,并进一步引入本课内容。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电影。
请同学结合课本来划分整体感知情节。
明确 情节可分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草堂交接——身寒沽酒——夜宿荒庙——雪夜报仇。 欣赏电视《水浒》的剪辑片断。
结合课本找到切合点。?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1、用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读《水浒传》的话导入对情节的分析。
2、提问:结合视频,指出刚刚在视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以文本中出现的道具为例)
3、归纳总结学生给出的答案,带入下一步对风雪、火的分析 思考
讨论
并回答
问题 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阅读能力 细节描写分析:
1提问: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火的句子?
明确答案,出示视频
2提问:火这个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明确答案:1、推动情节发展入情入理。星星之火逐渐蔓延,如同林冲心中的怒火,顿时从心头熊熊燃起,情节逐渐推进,矛盾逐步激化,最后直达高潮。
2、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为后文埋下伏笔。
3、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林冲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刚烈血性的性格的发展。
拓展:为什么林冲会小心谨慎地生活?
明确:结合林冲的出身地位和本身性格分析。
拓展:请同学分析关于酒、刀、石头等细节在文中的特殊作用。 熟读
文本,
寻找
答案。
思考
自主
讨论
? ?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环境描写分析:
1提问: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
明确答案,出示视频
2提问、文章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明确答案并加以分析: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提问:风雪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发展有何作用?
?熟读文本,寻找答案。
思 考,自 主讨 论。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形想思维,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本文的细节描写虽然著墨不多,但却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阅读古典小说,除了读懂文本外,还必须注意文字间的精妙,把握细节。 课件练习1-4题。
重点: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1、妙在通篇不言“逼”字——谈《林》表现主题的技巧
第一步:宏观阅读
首先扫清文字障碍,例如宋元白话中常用而今天不用或意思发生变化的词语:
不合、过卖、下饭、将、汤、伴当、物事、结果、转背、消耗等等。
其次弄清楚朗读时要注意的读音,例如有的需要儿化处理,有的要读轻声:
酒生儿(儿化)、过卖(轻声)、下饭(轻声)、伴当(轻声)、物事(轻声)等等。
再次弄清楚残留的话本语言特点,例如:
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话不絮烦、只说、再说等等。
一、情节归纳
在课前充分阅读课文、课堂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前提下,归纳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1自然段): 林冲沧州遇故交。情节主干包括插叙李小二情况和林冲、李小二的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冲、李小二的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 自然段):林冲买刀寻仇敌。情节主干包括: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
酒店来人,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的:来人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仇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三部分——发展(6-9 自然段):林冲接管草料场。情节主干包括: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本部分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心存幻想。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冲山神庙复仇。情节主干包括: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忍无可忍,彻底绝望,终于出手。
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就因为妻子漂亮,被高干子弟看上,导致自己被百般陷害,最后家破人亡。终于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这个步骤不必过细分析情节和人物,只是大体上把握,使学生对情节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即可。
二、人物归纳
在朗读课文、归纳情节的同时,设计规范的板书,顺便写出涉及到的人物:
林冲:主要人物,一切矛盾纠葛都围绕他展开
李小二夫妇:过场人物,属招致则来,挥之则去的次要人物,但他们的出现从侧面表明林冲性格中的善良,他们的感恩行为在情节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陆虞侯、福安:未出场人物俅球的爪牙,献计迫害林冲者兼实施迫害者,其中陆虞侯还是与林冲交往多年的朋友
管营、差拨:同李小二夫妇一样的过场人物,同林冲无仇无恨,却在利诱下成了帮助陷害林冲的主谋
从以上人物分类中可以看出人物安排的特点:
第一,两个阵营,林冲一方是弱势群体,没有靠山,无人帮助,处在明处,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按照这样了逻辑,他本应该走向死亡,结果却是报仇雪恨、雪夜出奔。
高俅一方是强势群体,身居高位,爪牙成群,但主脑并不出场,出场的都是小楼罗,他们为非作歹都是经过主脑批准的。按照必然的逻辑发展,其阴谋应该得逞,结果却是毒计败露,楼罗被杀。
第二, 人物的对称性。一个是两个阵营的对称,一好一坏;一个是出场的对称性,林冲一出场,引出李小二夫妇,李小二夫妇引出陆虞侯等人的同时高俅就在暗中出场。这种特点可以看出话本和戏剧的痕迹,好处是简捷而严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福州格致中学语文组
居李
教学目的:
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发展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教学设想:
根据本单元知识和训练提到的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以及学生作文中人物性格简单化的弊病,从而对本文进行细致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对课文写续编、作评价。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内容的细致分析,深刻了解林冲的内心世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教学难点:
了解林冲性格转变艰难曲折的历程,明确人物性格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教学方法:
以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开动脑筋,踊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题图)
1、本文以林教头手刃三贼、毅然决然走上梁山为结局,他蒙受奇耻大辱,历尽艰辛,倍受折磨,还险些丧命,这么一个武艺高强的血性汉子,他什么都忍下来了,可是为什么到最后反而忍不下去了、奋起杀敌呢?
学生回答
1、本文写出了林冲性格的转变。学生介绍林冲到沧州前的有关内容。(幻灯片:故事梗概)
二、理清总体思路
全文分四个部分(幻灯片:段落提要)
1、(1)、沧州逢旧知
开端
2、(2~5)买刀寻凶手
发展
3、(6~9)接管草料场
发展
4、(10~12)奋起杀仇敌
高潮、结局
三、展示性格转变
(一)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作用是:
① 插叙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表现林冲正义感、狭义精神。
②
明明是蒙冤受辱,却说成是自己怒触别人,称自己是“罪囚”,称仇人是“高太尉”,说起这些并不气愤,用平平淡淡、无可奈何的口气,表现林冲委曲求全,不思反抗。③ 使李小二感恩戴德行为显得合情合理,为下文关心林冲的情节作了准备。
明确: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较高地位,家庭小康,因此他对统治者抱有幻想,还幻想重返京师,夫妻团圆。这种事如果发生在鲁智深身上又会是怎样情景?(幻灯片:林鲁比较)也许又会重演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景,因为鲁达无牵无挂,他是从行伍提升为军官,地位不高;换成武松,也许会再现武松血溅鸳鸯楼一幕。
(二)发展中写到陆谦密谋策划,林冲闻讯,买刀寻凶手,这部分林冲性格有何变化?
明确:当迫害临近时,林冲也是有反抗意识,因此他识破陆虞候阴谋,立马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遍寻陆谦,说明他反抗性增强了;他寻不着仇人,也自心下慢了,复仇怒火冷下了,息事宁人、安份软弱又占了上风,这跟他原先的家庭地位有关。
(三)品读重点段,随着情节进一步发展,林冲不仅没降杀身之祸,美差反而临头,接管了草料场,一生读p235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语言描写
1、这段有没有语言描写 ?
明确: 有。“这屋如何过得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屋外是灰蒙蒙的天、白茫茫的地,屋内有的只是火盆、锅子、碗碟等极简陋生活用品。面对此情此景,林冲会想到什么呢?
明确:会想到东京时节日照融融,或拥裘围炉的情景;想到家中亲人的体贴和亲人的安危;想到使他流离失所的仇敌;想到„„
这些念头中,他最关心的使“这屋如何过得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冲对陆谦等人失去应有警惕,不思复仇,随遇而安的性格。
2、紧接这个自然段,作者写: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座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护,改日来烧纸钱。”这句话表明林冲性格两个特点:
明确:
① 对命运的担心与恐怖
② 身处绝境仍然幻想妥协求安的心理。分析动作描写
3、从“盖”、“拽”、“锁”、“带”这几个动词,分析林冲性格。(幻灯片:尽职尽忠)
明确:盖,林冲担心失火;拽,里门外门都拽上,这个地方人迹罕至,再加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以说几乎没有人来,还要加锁,甚至把钥匙带在身上才放心。这些表现了林冲忠于职守,苟安求生的特点;同时也说明草料场起火是他人所为的,责任不在林冲。
4、这段哪个词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心情,由原先的怀疑转为安心? 明确:信步 分析细节描写
5、关于花枪:
① 花枪是林冲的兵刃,表明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的身份。
② 花枪不离身(从天王堂带到草料场)表现林冲对敌人的警惕性。③ 最后用枪杀贼,花枪成了性格发展根本转变的标志。
④ 杀贼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预示以后这支枪还有许多故事,林冲性格特点又将会有变化。
6、关于酒葫芦:
① 为下文林冲买酒做铺垫。
② 酒葫芦也是一个标志,表明葫芦主人的身份,起码在酒店主人眼里是这样,林冲接受酒葫芦,标志他接受囚徒生活,并且安于囚徒生活。
③ 课文最后丢下酒葫芦,说明他与这种囚徒生活决裂,标志他心理和性格转变,完成了由逆来顺受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幻灯片:飞雪挑枪)
通过这几个自然段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林教头的内心世界,也培养了我们认真读书的习惯。
(四)1、在高潮和结局部分,仍然写出林冲的兢兢业业,他还要亲手摸摸炭火是否熄灭;走时只带一床絮被,到山神庙权且安身,准备住一宿便要回来;见到草料场火起,首先想到的是救火,丝毫未想到自己会因此获罪应该快逃。
2、直到偶然听得真情,“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高太尉堵死了林冲所有生路,只留下地狱一条通道,林冲到了不在反中为人,便在刀下为鬼的危急关头,他轻移巨石喝道:泼贼哪里去,这震天动地的怒吼说明了林冲那迂回曲折发展的反抗激情一下子跳到沸点。先搠差拔、富安的原因是:差拔乃为金钱出卖灵魂,富安是陆谦帮闲,不必深咎;陆谦则不然,他买友求荣、出谋划策、认贼做父、落井下石,所以林冲要跟他细细算账,最后果断地把尖刀插向陆谦心窝。林冲的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走上反抗统治者的道路。(幻灯片:怒杀仇敌)
3、大火满天、尸横脚下,林冲到此只有丢掉一切幻想,奋然向前。进的庙来,把葫芦里的酒全喝光,被与葫芦都不要了,提了枪,投东而去,写出林冲义无反顾的形象。(幻灯片:逼上梁山)
四个部分小结:
以林冲性格转变过程为线索,表现出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四、揭示重大主题
明确:
1、林冲这样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迫害人民的凶恶和残酷。
2、林冲这样有地位的人在社会上都得不到安身,更不用说老百姓了,可见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火烧草料场,烧光了林冲的怒气和幻想,他终于在熊熊烈火中的到涅槃,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一员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猛将。本文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幻灯片:官逼民反)
五、创新性练习
1、擅长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并非施耐庵专利,中外文学大师作品中均有上乘表现,你可以找出一两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2、发展来源于创造,创造者是快乐的。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新编电视剧,题目是《高衙内狭路遇教头》。要求:①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结束后开始续写。②写出林冲性格发展。(幻灯片:狭路相逢)
六、总结
1、人物性格的发展靠语言、行动、细节描写来实现。
2、人物性格的发展受客观环境制约。性格随事件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虽然林冲思想上具有了转变的可能性,他正直刚强,潜藏着反抗意识,然而毕竟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引起性格的变化,他才会杀人报仇,走上梁山。
3、人物性格的发展需写得合情合理。要表现林冲性格的发展,必须不是生硬的、概念化的转变。如林冲起先听说陆虞候想谋害他,并没有非要找到陆虞候他们不可,只有在古庙里亲耳听见陆虞候等在庙门得意忘形谈着他们的阴谋,毫无退路时,这才忍无可忍,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把他们都杀了。
4、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应有助于深化主题。林冲原来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后来由于反动统治阶级对他迫害越来越厉害,他思想性格开始转变,从而表达“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七、布置课外作业
《水浒》中,不仅惊天动地的英雄人物描写出色,小人物也写得活灵活现,分析课文中差拔的性格特点。
金圣叹说《水浒》是:“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梁山泊上的一个个英雄是那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平等和正义,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我们耳畔再次响起刘欢唱的《好汉歌》时,心中怎能不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也献上一曲赞歌呢?(幻灯片:主题歌)
板书设计
沧州逢旧知
狭义软弱
不思反抗 买刀寻凶手
反抗动摇
随遇而安 接管草料场
复仇心淡
苟安求生 奋起杀仇敌
幻想破灭
怒杀仇敌
1、写语言行动细节
2、受客观环境影响
3、需写得合情合理
4、有助于深化主题 人物性格发展
一、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 学科 ? 年级 ? 高二 邮箱 ? 单位 ?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教材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水浒》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林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学生分析 本文是节选,应该深入理解背景,可在平时通过上网可查阅相关资料。因为文本篇幅长,选择切口要小,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情节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2.了解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与林冲有关的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故事情节发展和林冲性格变化关系图)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研讨“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
以《逆来顺受的林冲》的为题,写一篇文章,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体会小说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培养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运用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
3、赏析文中对“风雪”的描写,理解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分析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了解文中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水浒传》中,遍览整座梁山,有两人出场时手拿扇子,一是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另一个是“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在人物出场时“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他就是林冲。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那把折扇是否可以暴露出他脆弱的内心呢?
二、简介作家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和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明确:要了解林冲个性,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林冲的思想、性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刚才我们是从大的情节上看出了林冲的性格,看出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当然人物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要和他的思想性格相吻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教材所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当中林冲性格的具体表现。
四、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注意:一个称呼
提问:各位同学,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怎么叫我?)
明确: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性格软弱的一面。
(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
2、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
(2)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当迫害在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他听从了管营的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却想安稳过冬,放松警惕,随遇而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3)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安稳度过星期,回家团聚,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提问: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2)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五、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 :《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
推荐 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出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传》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记》《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4、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6、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 雪 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教学重点: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伏笔照应的创作技巧。教学方法:质疑导读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识《水浒传》,了解林冲的相关情节,初步分析小说情节。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汉歌》,提问学生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歌,引出《水浒传》。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引出林冲。
3.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那为什么却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呢?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题目)
三、介绍《水浒传》(参见练习册)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加工整理而成。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因此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四、介绍林冲的相关情节
《水浒传》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七、八、九、十、十一回。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家庭生活幸福。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同他的狗腿子富安、陆谦(陆虞侯)设下毒计,想害死林冲。高俅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判他充军沧州。在监押林冲赴沧州途中,监押公差受了陆谦贿赂要在野猪林害死林冲,被鲁智深解救。林冲和鲁智深分别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还写信给沧州官府,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就派去看管天王堂。课文就从这里开始。
五、划分情节
在本篇课文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要通过情节发展展示的。
各组讨论情节发展过程,教师概括: 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林教头复仇山神庙
六、小结
人物性格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的,分析情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分析人物作准备。
七、作业
掌握本文中的古今词义不同,整理到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分析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的发展变化。
二、导入新课
林冲的性格在课文导读中概括为“由心存幻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直至奋起反抗。”我们现在就来进行具体分析。
三、分析林冲性格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文章开头交代与李小二相遇,看似闲笔,但表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1)与李小二东京相识的过程,反映出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这是林冲最终上梁山的思想基础。
(2)当李小二询问林冲“恩公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六后久后如何。”
林冲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受了这一场官司,刺配沧州。可一个“恶”字,便可看出林冲还认为自己冒犯了高太尉。这一句就表现出了林冲的善良安分。“隐忍”是林冲此时思想的基础。
2.林冲想忍,他人不许。林冲已被无辜陷害,刺配沧州,但他并无反抗复仇之意,只是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尽管这样,高俅一伙仍不放过他,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密谋陷害林冲。当林冲听说此事之后反映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1)当林冲证实来人就是陆虞侯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先是“大惊”,后是“大怒”。
大惊:没想到,自己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只是要服完刑期后与家人团聚,而高俅等人仍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大怒:一忍再忍后换来如此结果,只有全力抗争,可能还有一丝活路。
(2)林冲知道仇敌已到,便“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第二天,“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林冲心中已有反抗之意。而“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又说明林冲反抗并不坚决,还幻想隐忍,委曲求全。
3.林冲被换去看守草料场的态度和到后的自白,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1)当管营换林冲去看管草料场时,林冲虽也疑惑,但还是听命而往。这还是他“忍”字当头的心理状态,只不过林冲经过前几番回合,心中已存警惕,是带了尖刀,提了花枪去的。这说明,林冲对敌人的陷害还是有准备的。
(2)但是林冲还是打算隐忍而过,所以看到自己将要长住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还想“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庇佑什么,庇佑林冲能安稳度过刑期,一家团圆。危险已越来越近,林冲却仍心存幻想。
4.林冲是怎样由一忍再忍变为忍无可忍,怒杀奸贼的?
明确:山神庙外的一场“隔墙戏”让林冲彻底清醒,自己的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仇人的一再陷害,必致己于死地,若想活命,只有反抗。所以林冲才会义无返顾地手刃奸佞,投东而去,坚定地走上了反抗之路。
四、延伸林冲的性格具有的典型意义
林冲的性格,由“忍”到“反”,完全是被“逼”。试想以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身份,以林冲善良安分,委曲求全的本性,仍被逼得无路可走。那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所受的迫害,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水浒传》就用以林冲为代表的梁山好汉的“逼上梁山”的过程,昭示着它的深刻主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五、作业
在火烧草料场中,有一段“隔墙戏”,虽未说明每句话是谁说的,但细心一辨,就知分晓,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导入新课 我们所选文字,节选自《水浒传》第10回,回目是“林教头风雪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特意标明了“风雪”二字。
三、分析景物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定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3.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小结
一部洋洋洒洒的《水浒传》写出了一群各具特色的英雄形象,而其中的林冲,更是让人感到了人生的无奈与人性的抗争,让我们伴随着京剧的悠扬唱段,来再次感受林冲的内心。
六、思考:
1.如果你在生活中受到欺压,你会选择隐忍还是报复?后遗症如何?或是有更好的方法排解? 2.如果你像陆虞侯一样,身处朋友、权势的夹缝中,该如何是好? 第四课时:习题课(处理练习册上的本课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重庆第48中学
语文组教师:李
杰
(一)说说《水浒》
说起《水浒》,我想很多同学都读过小说;即使没有读过小说,很多同学也看过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电视剧,那么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其中的好汉故事;应该说算是耳熟能详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那个人呢?说说原因。
(请学生回答)
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教师演唱或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林冲——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明确: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板书:(事先写在黑板左边)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简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 1(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林冲的思想、性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一开始的林冲并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他的性格中有很软弱的一面。(其实,我在读林冲的故事的时候,总是感觉很憋气,看到他每次的受辱,总是想,这下他该出手了吧,可是总是一次次的失望,虽然后来他终于出手了,但是总觉得之前的一次次忍让有损他的英雄形象。)
刚才我们是从大的情节上看出了林冲的性格,看出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当然人物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要和他的思想性格相吻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教材所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当中林冲的具体的表现。
提问:从课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1、一个称呼(板书)
提问:各位同学,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时候会怎么叫我?)
明确: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鸟。想想李逵、鲁智深怎么称呼高太尉?)
第二部分(开端,2-6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1、一种冲动(板书)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第三部分(发展,7-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1、一个打算、一次祈求(板书)
提问: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无极》中昆仑奴对倾城说:“要好好活着。”我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确打算好好活着了。)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举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例与林冲对比,同样是受迫害的情况,武松是怎么做的?
(管营施恩、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先下手为强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1、一次涅槃
提问:
①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②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 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讲到这里,李老师突然有了个“奇怪”的想法——林冲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人!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这句话,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说??
原因:林冲身上体现出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的许多特点。
1、林冲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有文化。有两个细节很传神的表现出了这一点。第一,梁山108人里,会写诗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林冲,一个宋江。而林冲的才华明显在宋江之上。他曾在朱贵的酒亭写过一首诗反映自己的心境“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首五律诗合辙押韵,声情并茂,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可见林冲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服饰打扮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思想。对有些好汉,施耐庵只用漫画的笔法,敷衍了事。比如李逵,施耐庵干脆舍弃了服饰,只用“黑凌凌”三个字来形容。可林冲,原本是一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却“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遍览整座梁山,也就只有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而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可以说林冲纤微、脆弱的内心,就由那把折扇暴露了出来。
2、正因为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传统教育,又加上他长期处于统治阶级的底层,因此养成了过于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心态。(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通病)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表现他小心谨慎的细节。如: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刀枪武器不离身。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是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这些细节描写,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3、做事有礼有节,特别讲“理”,姑且不说他在野猪林里对两个试图谋害他的官差的态度,就看看他最后杀陆谦,也颇值得玩味。他将陆谦丢翻在地上之后,还将刀搁在陆谦的脸上,并没有马上杀他,而是对陆谦进行了一场审判,当道理充分的说清楚了,宣判了他的死刑了以后才动手结果了陆谦的性命。试比较一下,武松(“却是饶你不得”)和李逵(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杀人的方式,我们就知道林冲太“斯文”了。
4、林冲有大多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强烈的怀才不遇之感。林冲文武双全(论武功,整个梁山里是他对手的就只有卢俊义、秦明、关胜、杨志等有限的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马上的功夫还属他第一)可惜却只能做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说穿了也就是个教书先生,只不过教的是武术。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水浒》里也有一首词表达了林冲初来水泊时,王伦不容他的愁闷心情:“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江淹初去笔,霸王恨无船。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受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总结:
林冲身上有着两重的性格,既有作为一个武夫的刚烈和暴躁,又有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这种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使得林冲从不展示伤口,只会默默的独自疗伤。所以,面对他人的挑衅,他也只是一味打落牙齿和血吞。想来林冲应该出身于世家,其父对他管教必然极严,故而养成了林冲这种过于谦和软弱的性格。旧时的一些礼义道德,往往是一把捆人的绳索。所谓“好人不见得有好报”,过于被这些什么礼教宗法之类的腌臜东西束 4 缚,往往忍气受辱,心身先损。因此林冲一辈子都在郁闷中度过,他永远当不成大哥,最多只能做个大将(本来以林冲的资历,他在火并了王伦之后本应顺理成章的坐上梁山头把交椅)。最后他患“风瘫”而英年早逝,我觉得基本上是由于忧愁郁闷所致。
综观全书,林冲是写得最有诗意的一个人。这种诗意,不是风花雪月的,而是郁结的,悲愤的,难解的。施耐庵用重笔浓墨,写林冲的风雪歧路悲叹,写他的沉吟与感伤,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诗意文人形象。而这种诗意形象,又透出一股文人式的失意,是文人在现实境地,处处郁郁不得志的具体表现。也能够看出,施耐庵是动了真情的,他一再把林冲放入仄境,让那种诗意气质高度弥散,最终上升至哲学的层面,逼真地凸现出林冲其人寂寞的质感,并且把这种寂寞质感保持到剧终。
其实关于林冲,在明代的传奇当中其实对他进行了一番重新的演绎。李开先的《宝剑记》主要写林冲,他笔下的林冲就不是《水浒传》中的林冲,而是真正的士大夫林冲。首先林冲是因为看不惯高俅童贯这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上书弹劾人家,主动出击弹劾人家,所以高俅才报复他。特别是写林冲夜奔的那一节,把林冲那个逃走的心情和自己不甘于成草寇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其实这样的改变也还是颇有一点道理的。
归纳林冲的性格:
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性急。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4、做事小心谨慎。
(当年金圣叹评论林冲,说道:“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然,这番精彩评论,也只是对林冲的前半生做了一个概括。要是论起林冲后来的表现,这段文字明显底气不足,没有把握住精髓要论。)
扩展思维
通过分析,大家对林冲的性格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但是我看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后,总觉得施耐庵在写林冲杀陆谦的时候有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杀陆谦杀得太容易了,陆谦几乎没有怎么反抗就被杀死了,总觉得不太过瘾,一个盖世的英雄人物应该有一个最厉害的反派来衬托(假如武松杀得不是吊睛白额虎,而是猫,能显示出武松的盖世武功吗?),我在想,假如陆谦也是个武艺高强的厉害角色,那么林冲怎么杀掉他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林冲的不凡呢?请同学们思考思考,写一写这场决斗。
明确:举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为例说明,个人认为,可以设置个小小的细节,在打斗中,陆谦的武器曾被打落,而林冲没有乘势杀掉他,而是叫他将武器捡起来,再次打过,最终将其杀掉——真的英雄,就是要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杀掉他的仇敌!
小结: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说到烈火,让我想起了文中对风雪的描绘。一个火热,一个寒冷,大家来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说。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明确: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在主题上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1、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2、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情景不知有多少人感动过,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同样有风雪山神庙时的沧凉心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一)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
(二)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轰轰烈烈干一场,好男儿,就应该志四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作者、作品介绍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详细的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代表作《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 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三、介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四、首先来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结果,并且注意字词的整理。
五、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发展一),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二)。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第二课时
上节课分析了课文的大概脉络,这节课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
一、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体现了林冲英勇果敢,愤而抗争的性格。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板书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回顾
情节:巧遇李小二(序幕)——密谋加害(开端)——接管草料场(发展)——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性格:逆来顺受、有正义感——初步反抗、并不坚决——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总的来说,林冲有四种性格: 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尽管如此,林冲在陆谦第一次加害他时,放过了陆谦,也体现了他的恻隐之心。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被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5)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续时,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芦的交代。为日后林冲市井沽酒,归来草屋风中倒塌,只得破庙投宿埋下伏笔。
(6)林冲到破庙“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林冲没有任何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有助于向更高潮的情节推进。(7)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
1、社会环境: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被称为景物描写。
首先来看文章中的景物描写: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间接描写)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气氛。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烘托人物迷茫、孤寂、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壮。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风雪”的描写赏析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四、最后总结一下“逼上梁山”的六大类型
1、被逼无奈。这种类型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他最后走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忍、狠”,他忍得可怕,狠得也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后来晁盖他们上了山,王伦还是百般刁难,林冲忍无可忍,发狠杀了王伦。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武松,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杀了潘金莲,他还到衙门自首,后官府受贿加害于他,武松被逼上了梁山。
2、主动选择。这里包括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他们设计劫取了当朝蔡太师的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只好选择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李逵、宋江等。
3、绿林求生。自己犯了事,到梁山落草以求生。《水浒传》第40回劫法场以后的一批人,他们无法在社会生存下去了,只好上梁山。属于这种这种类型的还有杨雄、石秀、孙新、顾大嫂等。
4、形势所迫。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战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水浒传》第40回以后的花荣、秦明等,他们所以失败也是朝廷的黑暗、腐败造成的,再加上梁山好汉的计谋武艺,还有宋江的以礼相待等。
5、被骗上山。在《水浒传》的第56回徐宁上山,第61回卢俊义上山都是被骗上梁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好汉们就设计赚谁。
6、等待招安。比较典型的是宋江。宋江既是江湖义士,又是胸怀忠义的小吏。《水浒传》第40回以后,水泊梁山才发展壮大起来,后来这位义军领袖,把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向了朝廷,最后全部毁灭。明朝李贽说宋江走招安的路,是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施耐庵与《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的必要的情节安排。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门”; 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