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5篇】

《十三岁的际遇》是北大素有“才女神童”之称的田晓菲所撰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是整理的十三岁的际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岁的际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设计思想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篇2

一、本周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我的老师》《十三岁的际遇》

2、组词练习:区分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魏巍的回忆性散文《我的老师》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详略得当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第七课《我的老师》

(一)正音、释义、辨析

zhì fén kē bǔ tuì dān g pū

黑痣焚香磕头卜问吉凶褪色当屋铺开

狡猾:本义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文中是贬义词褒用,解释为调皮,机灵。

(二)文常

《我的老师》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三)重点句子解释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答案:“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文中的“狡猾”,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答案: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四)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作者回忆了七件小事。即:假装发怒、教跳舞、观蜂品蜜、教读诗、依恋老师、排解纠纷、梦中寻师。这七件事的顺序是,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2、本文开头,结尾简洁明快又蕴含深情,首尾呼应。

线索难忘——依恋——思念

我的老师

第八课《十三岁的际遇》

(一)给带点的字正音

qióng cháng yáng shù fù bìng xié chóu chàng guī

穹隆徜徉束缚摒弃撷取惆怅玫瑰

xī diàn níng xù jū xì tián

犀利沉淀凝重絮语白驹过隙安恬

bèng qiáng lǔ jìn bǔ wéi mò

迸溅樯橹浸透哺育帆桅蓦然

(二)了解词意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蓦然:不经意地,猛然。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徜徉:安闲自在地散步。

摒弃:抛弃,扔掉。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尘缘:泛指世俗的缘分。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兴趣。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三)课文线索、结构、大意及作者简介

《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田晓菲,素有才女神童之称,五岁即会作诗。

1985年在天津十三中学念书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出过多部诗集、作品有《哈得逊河上的落日》。

本文写于1987年10月,作者“北大”念书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的。

本文以“我”在北大的见闻感受为明线,以北大的精神魅力为暗线,通过“我”在北大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北大深深的眷顾之情。体现了一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奋发向上的追求精神。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节)记叙了与北大的几次缘份以及成为北大学生后两年来的感受。

第二部分(6—12节)具体生动地回顾了在北大的两年多姿多彩的读书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13—17节)再次倾吐对北大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表现“我”要去创造,要做一只不系之舟去奋斗,去实现自己誓言的美好愿望。

组词练习

辨析同音字

qū kè biàn shǔ

jìng lán xiáng

chóu fǔ héng

辨析形似字

辨析多音字

盛弹差

奇畜仇

强恶省

折攒翘

酿解参

模拟试题

一、根据注音,为下列词语的空缺处选择一个正确的汉字。

1、(huàn)散A。焕B。涣C。唤

2、纯(cuì)A。悴B。淬C。粹

3、连(zhuì)A。缀B。辍C。掇

4、心旷神(yí)A。饴B。贻C。怡

二、选出不全是多音字的一项()

A、几弱横难B、弹重盛参 C、恶冠调数D、传朝涨缝

三、选恰当的字组词

(1)赚歉谦廉

道()()逊()钱()洁

(2)莹萤荧营

军()()火虫晶()()光屏

(3)幕暮墓慕

()布日()羡()坟()

(4)籍藉

()贯狼()枕()书()

四、选择正确读音填入括号中

1、A、chā B、 chà C、 chāi D、cī

参差()出差()差异()

差之毫厘()差劲()差错()

2、 A、 sān g B、sàng

治丧()丧事()丧气()

沮丧()丧失()

3、 A、 cháng B、 chǎn g

场地()场院()打场()

场所()一场雨()

4、 A、 hōn g B、 hǒn g C、 hòng

哄堂大笑()起哄()哄骗()

哄抬()一哄而散()

五、选出每个词中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记其数甜言密语任劳任怨

B、勤劳俭朴鬼鬼崇崇戒骄戒燥

C、谈笑风声兴兴向荣铺张浪废

D、克苦钻研不共带天兴高采烈

六、填空题

1、按照形声字的构造方法,用同一个和不同的形旁可以构成许多_。比如:驱、岖、等都念qū。

2、汉字是由_笔画构成的。有些字相近,差别很细微,如“己”“已”“巳”,差别就很小,我们称这些字为_。

3、还有些汉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这类字叫_。

七、阅读练习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褪色()焚香()卜问吉凶()

2、用“/”线把这段话划分三层,并写出层意。

3、本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4、“反对派”一词引号的作用是()

A、表讽刺,否定B、特定称谓C、直接引用的话

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这件事占据我的心灵的原因是当时小“反对派”们太欺负我了。

B、这件事值得一提,因为这件事非常集中体现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我深深敬佩蔡老师。

C、事件很小,提不提起这件事都无所谓。

D、这件事虽小,意义却深刻,充分体现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这一中心,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试题答案

一、

1、 B 2、 C 3、 A 4、 C

二、 A

三、

1、歉;谦;赚;廉2、营;萤;莹;荧3、幕;暮;慕;墓4、籍;藉;藉;籍

四、

1、 D;C;A;B;B;A 2、 A;A;B;B;B;3。、B;A;A;B;B4。、A;C;B;A;C

五、C

六、

1、声旁;同音字;躯2、点;横;竖;撇;捺;提;形体;形似字3、多音字

七、

1、tuì;fén;bǔ

2、有一件小事……心灵/我父亲……“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伟大的人啊。

(1)有一件小事曾占据过“我”的心灵

(2)老师为我们排除纠纷。

(3)老师是慈爱、公平、伟大的人。

3、记叙、议论、抒情

4、 B

5、 D

学习目标: 篇3

1、能概括说出北大与作者间的几次际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3、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并积累文中精词妙句。

4、能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学习难点:

1、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

岁的际遇教案 篇4

导语:《十三岁的际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并学习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

2、积累语汇。

〔难点、重点分析〕

作者入学之初有句“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个誓言和上文中一再强调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它们之间是怎样的联系?

分析:有联系。誓言中强调“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而“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正是因为“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答:

4、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答:

5、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答:

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答:

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开为标志),第1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8、文章第2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9书包范文、文章第3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10、综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意?答: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结合上下文,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2、本文三个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

3、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可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加以理解。

第2题,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理解。

第3题,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四)疑难讨论。

第1题:

(1)际遇:遭遇(多指好的)。文中是指作者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机会。

(2)尘缘:佛教称尘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人心与‘六尘’有缘分,受其拖累,叫作尘缘。泛指世俗的缘分。

(3)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4)呜咽:低声哭泣。

(5)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7)倘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8)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9)犀利:锐利。

(10)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11)凝重:端庄,庄重。

(12)安恬:安逸恬适。

(13)撷取:摘下,取下。

(14)惆怅:伤感,失意。

(15)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文中用以比喻凝聚、积累。

(1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过去一度见过的事物又在眼前出现。

(17)白驹过隙: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如同骏马在极小的缝隙前飞越而过。形容时间迅速流逝。

(18)茫然若失:失意的样子。

2、文章第一段,写过去向往北大,以及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第二段写的是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第三段写自己的理想,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全文充满了对北大的向往、感激、热爱之情。行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来到北大前、初到北大时的感受;又写两年来北大对自己的教育、影响;最后写要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的誓言。按感情发展的脉络自然写来,联系紧密,同时在内容上也随之层层加深。

3、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明确北大给作者带来的影响和感悟。

2. 品味文章语言。能了解真挚的抒情和精妙的议论的作用。

3. 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教学难点]

1.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2. 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1. 初读文章,了解写作思路,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2. 精读文章,品味语言了解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积累美词佳句。

[预习作业]

1. 朗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不明确的字词,查正字典。

2. 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3. 能提出一到两处自己认为读不懂或有问题的地方。

[第一课时]

l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于漪老师的童年在阵阵书香中度过;沈复先生的童年沉浸于自然之趣中。今天,让我们走进“同龄人”田晓菲的金色年华,感受一下她的`快乐源于何处?

l预习检查

1. “际遇”:机遇,时运。

2. 田晓菲在十三岁时遇到了怎样的机遇?

l通读课文

1. 为什么说能够进入北大是一种“机遇”、“时运”呢?朗读课文,在文本中圈点勾画,找出理由。

2. 明确

① 北大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的窗子。

“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让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

② 北大的同学有着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犀利机智,精神状态生机勃勃。

“我”感受到了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③ 北大的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是真正的“师”。

“我”了解到北大这条大河上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才能摆渡有志的穿船客。

3. 齐读文章的第12小节。总结

北大委于我的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所以,北大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机遇,时运。“我”因此而成长,成熟了。

4. 结语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在北大的怀抱中,“我”自由地成长。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与北大融合在了一起,可见“我”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

l研读课文

1. 文章的1-5小节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着重研读文章第4小节。北大为什么是“熟悉而陌生”的。

2. 文章13-17小节。通过关键句的比较分析,明确作者在文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l作业

① 抄写重点字词。

② 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作者文才斐然。通过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对北大的深厚感情。运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

请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语言最精美的片段,品读,赏析。

老师总结。

作业:模仿自己所喜欢的文中的语言方式进行仿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