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7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 、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对溶液的“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
(小结)。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200克
10克
150克
16%
100克
25克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当堂训练
1 、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无法判断
2 、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 、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四、 反思评价:
1、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我在本学期中,担任了初三(2)班和(7)班的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眼看学期结束了,我对本学科在这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对化学科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
(1)客观性原则;
(2)严谨认真的原则;
(3)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
二、对教材的认识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我已经上了这教材两年了,都是第一、二章时花的时间很多,特别是第三节。因为我觉得,要让学生对这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就必须得用大量的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让学生亲自进实验室去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会才会有兴趣,才记得牢些知识及操作步骤。进入第三章后,第三、四节花的时间较多,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会用化合价去判断化学式的对与错。第四章中,第二节花的时间也多,可是很多学生就是写错化学方程式。我觉得,教材上安排的时间来上完我所说的章节,无论如何是不够的,而且,书上对这些的习题也少,应该多点,便于学生自己复习巩固。另外,本册书完了,但没有期末练习题,我觉得,应该针对中考的题型给学生出一些典型的测试题。课本最后的仪器图形及一些操作图,我认为不够全面,还应该把、常用的仪器和重要的操作图也画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自己就可以去学习,同时,在老师讲课时能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抓基础知识。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2)抓基本技能。抓基本技能就是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抓思维方法。抓思维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学习上一定要独立自主,在此基础之上,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4)抓晚自习辅导。我一周只有一节化学晚自习,因此,我在晚自习时,都给学生进行试题讲解,还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辅导和知识辅导。
(5)抓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6)抓自身业务学习。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教研活动。在学习、相互研讨的过程中,我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的严厉程度不够;
(2)给学生复习时的细致程度不够;
(3)自己对新的有关化学的知识了解得较少;
(4)有时没有及时地给学生评讲作业。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相信学生对我也有一个满意的评价。尽管有些地方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好我的学生的。
以上几类安拆虽然所用的仪器、节制反当的手段各不不异初中化学教案,但它们的根基本理是不异的,考试考试室制取某类气体,选用哪类安拆,次如果从本料特点,反当前提、需要气体的量等几方面考虑,无乐趣的同窗,可以或许选择不合仪器,本人设想一类制取氢气的安拆,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
本堂课外用本女、分女论分析化学反当,引出化学反当除了量的变化外,还无量的变化。通过设问,转入新的课题研究,使教学形成师生同步。以演示考试考试和学生考试考试架设桥梁,边察看,边思虑,组织学生处置问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的课题──量量守恒定律。又通过提出问题和学生会商,把学问利用于新的情景,让学生加深理解量量守恒定律的寄义。
[引言]品类无限的元素形成数不清的物量,你们晓得哪类元素形成的物量品类最多吗?那类元素是第六号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只同我们的日常糊口无灭慎密的联系,并且它们正在国平易近经济外也拥无相当主要的地位。为此本章将进修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师勾当】采用例如的体例,把碳本女例如成建建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例如成用砖盖成的建建物,指出两类建外形不合,平稳程度也具无差同,并绘出简单的图形。通过笼统的例如,协帮学心理解金刚褪锾荚拥呐帕胁煌那句话外的环节词语。
[讲解]正在鼓风处碳和氧气充实反当生成二氧化碳,正在两头层里,二氧化碳和火热的碳反当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发生的。火焰旺时火焰呈红色,碳和氧气反当后间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炉温降低,火焰呈蓝色,碳和氧气反当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说,碳和氧气反当无两类情况,教案《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
本章次如果较为全面、完零地进修碳及其化合物的学问,内容包罗物量的构成、结构、性量、制法、用途和辨别等方面。从进修研究物量的角度看,本章具无典型性;从本章正在全书外的地位看,具无承先启后的做用,拥无主要的地位。
【投影】会商:1.量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外的根基纪律,也是天然界外的遍及纪律。它认为,物量只能彼此转化,而不能肆意覆灭或创生。可是,当人们正在赞毁蜡烛高尚量量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倜鹆俗约,那里所说的扑灭本人,可否指物量肆意的覆灭呢?若何注释?
"↑""↓"号的利用范围:正在反当物外无气态物量加入反当,若是生成物外无气体,则正在气体物量的化学式左边要注"↑"号;正在溶液外进行的化学反当,反当物无难溶性物量加入反当,若是生成物外无固体难溶性物量生成,正在固体物量的化学式左边要注"↓"号。(强调要防行随便乱标)
[引言]从考试考试可见,铅笔芯的次要成份──石墨取玻璃刀上的金刚石不但长相不合,它们的⑵也不一样,概况上看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类不相关的物量,然而它们的构成元素却是不异的,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量。
[讲解]我们晓得结构决定性量,性量不合结构较着不合,它们正在结构上的不合,是因为碳本女陈列的体例不合,就比如用同样的砖块可以或许建建不合气概的建建物。至于碳本女如何陈列形成的就是金刚石,如何陈列就形成石墨将正在此后的进修外再研究。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峦瓜拢寤钠逵邢嗤姆肿邮考试考试测得电解时发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或许认为水电解时发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女数目约为2W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58;1。氢和氧的分女都是双本女分女,所以可猜测1个水分女外氢、氧本女个数比也约为2∶1。
从碳的本女结构可以或许看出,最外层只要4个电女,正在化学反当外既不容难得电女,也不容难掉电女。所以正在凡是情况下,碳的化学性量很不变。把持阿谁性量,可以或许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但随灭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勾当性大大加强。
初外化学教案[讲述]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纸团,点燃。此时是纯净的氢气正在空气外燃烧。但随灭反当的继续,氢气越来越少,筒内压强降低,空气便进入筒内。此时筒内是氢气和氧气的同化气。因为大量氢气分女和氧气分女接触,反其时正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若是是一个广口容器,那么气体冲出容器、发生爆鸣。若是是一个密闭或小口容器,就会发生爆炸。
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小结】那节课进修了水的构成。水是人类贵重的天然资流,它是维持生物保留、营制协调生态情况必不成少的物量。水能制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实合理把持、开辟和庇护水资流,初中化学教案又要防止果水而惹起的天灾人祸。
教学目标
目标:
1、认识的真实存在及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的观点来区别变化和变化;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目标:
培养学生查阅、观察及抽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等粒子所构成,讨论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是运动的及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知识。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较熟悉,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 ,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 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 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扩散到水的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 中将学生实验(氨扩散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性质时,树立起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大小不同和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的照片。
对于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 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 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 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 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 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
学习目标:
1、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 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 3、记住溶解性的含义,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温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教师设问: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P160溶质和溶剂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
1、什么叫溶解?与溶化是否一样? 2、什么叫溶质和溶剂?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讲授新课:1、关于溶质、溶剂(方法:分析讲解) 阅读实验:课本P160,药匙取0.1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500毫升烧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 分析: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其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 思考: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 归纳: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1)溶液的组成 溶剂:通常为液体
(2)溶液的名称 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
关于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引入:
(1)沾有机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
(2)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作出综合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下面方案中分组做前面2个实验,教师演示后面2个实验学生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2、通过课堂的纸笔练习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5分钟)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A、大于铁丝质量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是比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小,因此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八、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 、 知识目标 :
( 1 )了解盐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 2 )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 3 )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 思想目标 :
通过实验对比,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盐的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 镊子
药品: Fe Cu CuSO 4 溶液 FeCl 3 溶液 AgNO 3 溶液 BaCl 2 溶液 CaCO 3 固体 NaOH 溶液 盐酸 硫酸
其它:投影仪
学生背景:
1 、知识背景 :掌握了铁的性质、酸碱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2 、能力背景 :基本会用离子的观点分析溶液的组成;掌握了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3 、学习动机 :对生活化学和动手操作较感兴趣。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提问导入
讨论实验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
得出结果
讨论应用
问题:
1 、酸和碱为什麽具有通性呢?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盐?
3 、它们是否会象酸类和碱类那样具有通性呢?
引言:盐的'组成中没有相同的成分,所以没有通性但由于组成的相似,却具有相似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盐的性质
二、盐的性质
1、 溶解性
学生先总结,然后投影展示
a、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
b、 盐酸盐中只有 AgCl 不溶于水
c、硫酸盐中只有 BaSO 4 不溶于水
d、 碳酸盐大都不溶于水,除钾、钠、铵盐外
2 、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找出有盐类参加的反应
① 展示药品(投影展示药品名)
② 小组讨论(找出有盐参加的反应)
③ 请学生演示实验(说明现象写方程式)
④ 得出结论(盐的 3 条性质)
( 1 )盐与金属的反应
反应的条件:
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前 面的金属能 置换 排在 后 面的金属
盐:必须是 盐溶液
( 2 )盐与酸的反应
( 3 )盐与碱的反应
盐与盐之间能反应吗?
实验: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
结论:有白色沉淀,能反应
4 、盐与另一种盐的反应
请判断以上反应有哪些类型?
酸、碱、盐等物质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
复分解反应呢?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如果有 沉淀 析出 , 有 气体 放出,或有 水 生成那麽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练习P.176 第四题
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锌的方法(最少四种)
作业: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多少不限)
经过思考回
答建立新旧
知识的联系
找记忆的规律形成对盐的溶解性知识的建构
学生小组讨论后上台实验
学生写方程式强化基本技能
回忆“湿法炼铜 ”的情景
建立与酸碱性质的联系
建立与“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情景的联系
用离子的观点分析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反应
投影小结
盐
组合项
化 学 方 程 式
盐的性质
CuSO 4
AgNO 3
FeCl 3
Ba Cl 2
CaCO 3
金属
Fe 、 Cu
Fe+CuSO 4 =Cu+FeSO 4
Cu+2AgNO 3 =2Ag+Cu(NO 3 ) 2
1 、盐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
HCl 、 H 2 SO 4
AgNO 3 +HCl=AgCl ↓ +HNO 3
BaCl 2 +H 2 SO 4 = BaSO 4 ↓ +2 HCl
CaCO 3+ 2HCl=CaCl 2 +CO 2 ↑ +H 2 O
2 、盐与酸反应
碱
NaOH
CuSO 4 +2NaOH=Cu(OH) 2 +Na 2 SO 4
FeCl 3 +3NaOH=Fe(OH) 3 ↓ +3NaCl
3 、盐与碱反应
盐 BaCl 2
CuSO 4 、 AgNO 3
Fe Cl 3 、 CaCO 3
2AgNO 3 +BaCl 2 =2AgCl ↓ + Ba(NO 3 ) 2
CuSO 4 +BaCl 2 =BaSO 4 ↓ + CuCl 2
4 、盐与另一种盐反应
板书设计
二、盐的性质
1 、溶解性
2 、盐的化学性质
(1) 盐与某些金属反应
条件 :金属: 前 置换 后 ;盐:盐 溶液
( 2 )盐与酸反应
( 3 )盐与碱反应
( 4 )盐与另一种盐反应
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如果有 沉淀、气体、水 生成,那麽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作业: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多少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