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反思范文(优秀3篇)

《所见》这是一节古诗课的教学,我认为古诗最重要的是诗趣,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这次为您整理了所见教学反思范文(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所见教学反思 篇1

一、莫让课堂失去学科本质

现象:新课改提倡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教学观,于是乎,任意拓宽教材,随意整合,有的课堂成了大杂烩,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品……什么都往里装,多位一体,“课纳百科”,美其名曰:“综合性学习”,使得课堂失去中心,失去重心,失去学科本质。课堂就好比一棵果树,嫁接了苹果、柿子、桔子、梨子等多种水果,希望它一年四季都丰收满树,结果呢,它结出的果子是又小又涩的,几乎没有一个好果子。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阅读课《在大海中永生》第一课时,根据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课前知识储备极为丰富的特点,出示课韪后,即让学生交流对邓小平爷爷的了解。学生一个个兴致辞勃勃、滔滔不绝,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千里挺进大别山,“文革”中受迫害,南巡讲话……此时让学生停下来去阅读课文,学生仍沉浸在讨论中,欲罢不能。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失去了语文味;上成了汇报资料课,失去了学科本质。

反思:是什么树,就结什么果;是什么学科,就收获什么知识。课堂不能失去学科本质,素质教育不能离开学科本质。语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到课堂中,它毕竟不同于自然课、美术课、音乐课,应还语文课以语文味,走自己的路。笔者并非针对综合性学习,相反,很是赞成,但课堂上不能综合过了火,什么都往课堂里装,这样的五花八门的课堂不叫素质教育,而叫“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素质教育的课堂应该应该是实在的课堂,应该是文思纷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灵感的课堂……例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就没有繁琐地议论《水浒传》,而是设计了一道填空题:( )的林冲,鼓励学生读书要读出个性,读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抓住了课文课堂的学科本位,相信这节课的果子定是又甜又大的。

二、莫让课堂失去教师主导

现象:新课改提倡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于是乎,课堂上学生议议论纷纷,教师被学生牵着走,学生走到哪跟到哪,失去了主导。课堂成了一盘散沙。学生自说自话,这样就叫素质吗?

反思: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不能学生只顾自己说话,它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多向互动,所以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导,导在关键,导在疑难,四两拨千斤,使课堂有质的飞跃,进入新境界。

1、拈针挑线,串起珠贝。学生的理解是零碎的、杂乱的、片面的、不完整的,教师要善于整理,使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说学生的理解是一颗颗珍珠的话,教师要善于把珍珠串成项链。

2、再接再厉,直捣黄龙。学生的体会有时只能“蜻蜓点水”,这时教师的导就要帮助学生挖洞,直捣黄龙,使学生理解透彻。

3、有错必究,错中精彩。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理解有时也会是错误的,有人解释为“个性”。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错是必然的。当学生有错时,有时可“悬崖勒马“,有时可“错上加错”,即引导学生争辩,归谬,从而使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课堂是片大草原,如果说学生是驰骋的马儿,那么教师则是缰绳,信马由缰,只有缰绳引好路,学生才能吃到更鲜更嫩的草。

三、莫让课堂失去学习方法

现象: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有些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见其“形”,难觅其“实”。你喜欢什么就学习什么,然后放野马,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学习,往往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模模糊糊,很多学生不知干什么,教师在“放任自流”。学生不会学习,人云亦云,又怎么叫素质教育呢?

反思:新课程虽然强调发现的学习观,但也强调三维的目标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法的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

四、莫让课堂失去评价标准

现象:新课改提倡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于是乎,有的课堂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师认为都不错,课堂上没有错误可言。知识的建构主义落入了“唯心论”,必然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明确。笔者请问:既然学生都会了,还要上课干什么?学生是非不明,又怎能么叫素质教育呢?

反思:我们鼓励学生多元化地理解文本,并不排斥“英雄所见略同”,寻求文本所寄托的真善、美。有人戏曰:“课堂就是学生范错误的地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定有错误,第斯多惠曾说:“教师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错误中激励、唤醒、鼓舞,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需求,才能称为真正的素质教育。错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1、错误是一个起点。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错误不是结终点,而是起点。从错误开始,学生已经具有了高度,有了"吃一暂,长一智"的教训。有道是失败乃成功之母。

2、错误是一面镜子。唐代李世民在大臣魏征谢世后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错误作为一面镜子,“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苏霍姆林斯基说:“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错误当成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计划、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螺旋上升。

3、错误是一种能力。在错误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这样,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错误是一份自信。教育专家如是说:“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个性的形成靠什么?靠自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赞成“做中学”。通过错误,领悟得什么,会什么,疑什么,错什么……吃一暂,长一智,才能真正领悟了解自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处的。”

所见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为中学作文教学建构了全新的目标体系,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文教学理念。

一、努力营造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

教育家雅斯培曾说:“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可见教育追求“一同去发现真理”。因此,师生合作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

那么如何营造师生合作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讲台上“发号施令”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中的主导者,将自己置身于共同学习的团体中。当然,这种角色转换并非是损害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表达与交流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相互启发,相互评判。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方向,评改时以讨论的方式求得最佳修改意见。这样合作的氛围,学生自然能够摒弃“教师权威”的观点,从而敢想敢说,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心底最朴实的感情自然流露在笔尖,于是教师的“知之者”成就了学生的“乐之者”。

二、全面开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世纪初,吴福元教授在广州心理学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之后,非智力因素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今天,新课改背景下,非智力因素作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不仅作为学习工具提出,更作为学习目的提出。而究其何为非智力因素,燕国材教授指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广义来讲,凡智力因素以外一切心理因素都称之为非智力因素,狭义来讲,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性格。”

新课改背景下,作文不再是模式化套用、技巧性训练,而是主体的情感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情感,将对作文的热情转化为写作的内在动机。另外,在评改时可将学生作文进行对比,探析学生性格中的主导成分,从而因材施教,在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中学作文出现的一个通病就是无病呻吟。由于中高考为参照物,作文多为限时作文,于是教师不免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模板。但当这些模板带入考场后,却发现题目要求联系社会生活来做话题作文,如若不做联想而又缺乏思维能力,作文的呈现也只能是不痛不痒之谈,毫无感情所在。

因此,思维的培养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思维培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中高考的人生大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处理工作事务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的素材,多记录、勤动笔,将生活的素材在头脑中构建多维立体结构。二要培养其思考的习惯,能从微小处见得真知,学习纵向、横向思考,能够聚合和发散思维。三要设置情景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以吾笔书吾心的方式勾勒社会生活。

四、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高考前,中学生大多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走,过着简单的生活。每日所见之人不过是老师、同学、家长。如此线条型的生活要写“最深刻”“最有意义”“最难忘”等事件,对中学生而言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是但凡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既然触及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就充分挖掘我们所占的校本课程资源。由此可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各科教材入手,各科教材中也许不会有写作的范文,但一定有优秀的表达方式、有力的论据论证。正所谓张中行在《作文杂谈》中提到的那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借用优秀的表达方式,融进自己真挚的情感又何尝不可?因此,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利用发散思维与作文教学相联系,再利用聚合思维转化成质朴的文章。

五、积极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入到中学,我们对作文的评价应该由“考场一次性的作文”转变为“‘写作前的准备’和‘写作后的完善’两个部分”。面对这样的一种形势,中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以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为前提,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变化,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作文评价中,应积极落实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的多维立体结构,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并且努力构建全面综合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表达能力,还包括素材的整理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将课堂观察法和成长记录袋相结合对学生的发展给予最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海,邓娜,杨小雯.论教学理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学研究,2004(03).

[2]刘思田,蓝剑生.合作中体味,奇趣中作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10).

[3]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艺术,1994(6).

[4]张中行.作文杂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所见教学反思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那么,如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发展的前提

由于新《课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形式的开放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课程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理念的的先进性,要求小学数学要教师不断地更新、充实和扩展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除了要具备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所以说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让数学教师专业化也是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也是教师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丰富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

二、加强自身学习是发展的基础

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寒暑假的教师培训、教育机构组织的讲座等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专家们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可以开阔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因此,凡是我们有条件参加的培训或者相关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

2.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我都有幸参加上级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来自不同县区的名师向我们展示了优质课流程,新型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全体数学教师深受启发。从接到观摩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制定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所见所闻所感都做好详尽记录,并把精彩的课堂以光盘的形式带回到学校,让更多的数学教师去欣赏、去学习,同时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心得和体会。

3.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加强自身学习。在远教资源里不仅有实用的素材,也有很多优质课例,我们在学习别人的同时,更要有效的去利用资源,我校教师苏振华利用下载的课例上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用比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作用,独具特色,得到了乡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充分证明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化技能。

三、从信息技术入手,为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

自2009年4月我校开通了无线网络以来,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专业化发展平台。我校加大了信息技术学习和利用的培训力度,组织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多次培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实践和经验,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网络上有大量的素材,为我们教师制作课件提供帮助。

2.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也建议教师在知名教育网站上注册、开博客。记录下教学当中的点点滴滴,上传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一次数学课后的反思和体会,虽然有可能存在着不足,但Internet网没有区域界限,我们能得到的是专家、同行的指点,与他们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发挥教研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认真抓好教师备课,要求做到备单元教学计划,计划要详实,包含内容、目标、文本分析、重难点、教学措施、课时安排等;备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要用好、用活教材;备具体操作,要把教案转化成师生的共同学习方案。我们教研组做到每月一查,并及时反馈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学科教研活动之中,进而达到教师在学科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根据新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等特点,我们让教师在教研课的选题上达成统一,比如教学空间与图形。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相同点,但教学方法上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就要去深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又对本年级的教材理解的更深,无形之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另外在集中评议时,鼓励每个成员说出心中的设想,进入真正交流思考的境地,鼓励教师说真话,共同评价这堂课哪些地方行为、语言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哪些操作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忽略了个性化的培育,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等,达到真正促进的目的。

3.组织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培训,在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选择一些优秀课例,或者是关于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专家讲座等,为大家播放光盘,在做好记录的同时加强交流和探讨,这样的形式每学期都不少于8次。教师们都觉得很有收获,应该不断充电,完善自我。

4.抓好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还设想对于所开的公开课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五、进行总结反思,深化发展

数学教师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让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后有总结性的反思,鼓励教师在重点课例后有评价性反思。

1.评价性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 从而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2.总结性反思着力对自己在单元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