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谈话的主要内容。

1.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板书:(闲书、偏科、学习外语)

三、研读课文,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言。(提示: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写出自己的感悟。)

2.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交流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季老以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以及询问苗苗如何写好文章来阐明自己主张读闲书。)

②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激发学生共鸣,促其酣畅淋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有阐明观点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偏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

(3)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味人物,分角色朗读

1.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谦虚好问,率直而有礼貌,对季老充满了爱戴崇敬。)

2.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于季羡林教授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翻译和创作过许多作品,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季老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记录了他小时侯偷偷看闲书的有趣经历。)

3.分角色朗读。

(提示: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幽默、随和,他们的对话极富口语化。)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板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