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余数除法》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7/3=2(盘)……1(个)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17/3=5(盘)……2(个)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⑵提问:怎样列算式?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① 怎么想到商是2?②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③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2.教学“试一试”。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⑴怎样列式?⑵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⑶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⑶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播放阿凡提的故事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有余数除法 篇2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王玲玲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可以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但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因此,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知道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该直接出示“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篇3

有余数的除法(一)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6 ÷ 3 = □

2、 ∮ ∮ ∮ ∮ ∮ ∮ ∮

7 ÷ 3 = □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有余数除法 篇4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写算式。

(2) 读算式。

(3)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篇5

有余数的除法(三)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

(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

(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教学例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拿出6根小棒代表6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

(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动手摆一摆。

(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

生: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1个。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

(5)师:7里面最多有3个2,余下的1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

(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7)引导思考师: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

(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是余数,表示还剩1个,不够再分。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

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

(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

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

(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

(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习例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请同学们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

(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除数都是4,余数有规律,是1、2、3的顺序出现的。

这几个余数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

(4)有没有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

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

(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列式:

(2)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 3=3…… 1

这个算式读作:

2、60页“做一做”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6、7、8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

6÷3=(个)

7÷3=(个)……(根)

8÷3=……(根)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4、判断,并说说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

÷8=……

÷9=……

当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如果除数是6,除数最小是

6、思考:

小花猫和它的13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个乘客”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8÷4=2

7÷2=3(盘)……1(个)9÷4=2……1

余数10÷4=2……2

读作: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4,以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第63页做一做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5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