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王崧舟之《二泉映月》优秀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评王崧舟之《二泉映月》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泉映月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陆少伟,来自被誉为海南的西伯利亚——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党的政策真好,现在我们山里的孩子们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通过远程教育资源来快乐学习!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今天,我将为大家阐述自己如何引领着孩子们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9课,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情皆美的文章,适宜朗读感悟。因此,教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也能在课堂上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预设了如下三维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说重难点

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先是利用下载的音乐、图片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都来自山区,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所以学生对阿炳的生平、乐曲的内涵了解很少。而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又只是文字符号,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辅助,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阿炳那坎坷的经历之情。再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情引入。

先投影播放惠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二泉的美景。再以这样的语境过渡: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情也自然地融入到阿炳那不幸的遭遇中去。

(二)体验一段人生

1、先让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在做什么,他正在想什么?再通过交流、指名说一说。最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

2、品读,感悟阿炳的坎坷人生。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辟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请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②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去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上音乐,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化入琅琅的书声中。让学生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③学生小练笔。教师先描述,创设情境,再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把想象到的下来,最后指名学生说,使学生真正感悟到阿炳的坎坷人生。

(三)理解一首曲子

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先让学生潜心、专心的听一遍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我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每一种琴声所寄托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分三个步骤来读,使他们读懂读好。接着更深一层让学生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世界。

(四)课外延伸

通过课件补充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的感受。他是这样说的:“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播放音乐《二泉映月》,让学生听,交流,谈体会。

板书设计:

坎坷   (二泉映月)诞生   倾吐

泉映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课前播放《二泉映月》,欣赏画面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动的手操起了琴弦。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久久回响。你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感受。(用仿佛听到了、或看到了或感受到了)

2、《二泉映月》是阿炳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他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同学们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找精彩片段练读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三、理解重点片段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阿炳为什么会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

(2)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他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课文中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的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阿炳的有关资料,来谈谈你对阿炳的了解。(学生谈阿炳的故事)

(5)多媒体出示阿炳身世,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里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话,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四、理解重点片段(2)并指导美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

2)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a)起初……

这段文字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的?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徐缓、抒情)自由读,女生读。

b)随着……

这段文字应用什么语气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c)乐曲……

圈出表示乐曲特点的词语?这两对词矛盾吗?

“他爱”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这舒缓、恬静而又起伏激荡的琴声倾诉出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阿炳的情怀吗?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段已熟读成诵了吧。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六、作业。

1、背诵课文4、5节

2、写一段话,描写月夜的优美景色。下面的词语可供选择。(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3、搜集我国有关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下节课开音乐欣赏会。

七、总结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泉映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部分: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要求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板书,一阿炳与二胡。)

3、欣赏《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分析情绪。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词,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视谱。(视唱前三个乐句,全班分为7个组。)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教案《《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欣赏老师的口琴独奏《二泉映月》再一次感受情绪,并跟着视唱。然后放A段录音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5)运用古诗启发情感。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为主题旋律填词。用古诗的前四句来为第一乐句填词。

5、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最后大家起立,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听课时杨丽娟老师听课笔记记录摘:

录音机播放时我想到:旋律舒缓,凄凉,意境深远,一位盲者坐在湖水边忘情的拉着二胡,道出了他生活的坎坷,在那旧社会,人民的生活朝不饱,夜不眠,衣食难安的生活,而他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凄美的音乐上。音乐向人们追诉的是他一生的不如意。阿炳确是一位伟大的民间艺术家。

林桂老师的听课笔记下记着:

江南小镇,烟雨蒙蒙,黄昏,寒风凄凄,远望去,低矮的一排房屋。一条宽阔而又弯曲的小河静静的流淌,边上一位艺人拉着二胡,他神色凝重,随着音乐的时起时落,二胡的声音象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在空间,音乐中透出痛苦忧伤,抗争,悲伤郁闷,凄惨。反思:本节课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个尝式。优点是教学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学生的学出发,通过自己课前找资料了解音乐家,到课上的小组一同视唱,到课音乐了解音乐情绪,填词。到合唱国歌,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比较好。轻松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热爱音乐。受到教育。不足是没有用精彩的语言组织教学过程。总有太随便的感觉。视唱时,难度太大。不太理想。如果能做到视唱的效果明显的话,就更好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