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治理伟大百姓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4、齐背课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考虑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俺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俺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局部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同学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同学描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治理洪水的艰苦和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数量词的运用和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1)“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治,(板书:治理)
(2)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板书:制服)
2、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3、齐读黑板上的词,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洪水怎么样呢?造成哪些灾害?他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样?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洪水之猛,百姓之苦。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小节,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老师相信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你肯定读懂了什么,能告诉我们吗?(交流读懂的内容,引导学生说话)
(1)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2)洪水很大、老百姓没东西吃,没地方住。你从哪几个词读出来的呢?(无家可归)
(3)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么厉害的洪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视频)
(4)师:是呀,洪水像猛兽一样,向老百姓冲来,它冲倒了人们的房屋,夺走了人们的生命,害得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害得人们家破人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百姓,你会什么心情?(指名说后再读。)
3、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治水之艰辛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小朋友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咱们先来看看禹做的第一件事?看看他再干什么?齐读,出示: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就得爬很多高山,过很多大河,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2)千山万水(课件出示千山万水图)
(3)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
(4)师补充。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两条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5)千辛万苦(指导朗读)
(6)朗读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4、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5、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有两个数字九,是什么意思?(很多山,很多河)(朗读训练,读出数量多)
(2)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我给大家画一画。(简笔画理解,师边画边讲解)(板画:大河):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你们猜猜看。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非常辛苦。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
大家看图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九座)(再次强调千辛万苦)
6、读中体会挖河劈山的辛苦。
7、通过第二节的学习,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怕困难勇敢聪明不怕吃苦)的伟大英雄。
(四)学习第三小节,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1、过渡。大禹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吃尽千辛万苦,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些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课文中就写了其中的一件。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三小节。(学生自由读书。)
2、巧读数字强化情感
(1)生完成课堂练习(纸质练习)
(2)(演示课件,数字填空)理解每个数字的意义,并指导朗读
师:小朋友们,透过这些红色的数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体会大禹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文字:介绍大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口述:
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15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大禹简介,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蛇兽伤仍”前鼻音“训”。
②识记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毒蛇狠毒青蛇野兽走兽受伤伤人仍然仍旧后退退出继续继承后续训练培训恢复恢弘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洪水 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疏导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
灾难 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先扫清字词障碍,为把课文读通顺、正确打下基础。】
三、学习“会写字”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灾”,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洪难认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产业”独体字,“道”半包围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学生练写。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是“衤”,不是“礻”。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形、书写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书写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大禹治水》,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
五、当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大禹治水前人们深受洪水的危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
预设: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指导朗读:朗读本段时,语速要缓慢。尤其读“很久很久以前”时,要放慢速度,给人很久远的感觉;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读出人们生活的痛苦。
【设计意图: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原� 激起学生往下学的兴趣。】
2、学习2-4自然段
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
(1)鲧治水。
出示: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用什么方法治水?(筑坝挡水)他成功了吗?(没有)
出示:“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介绍过渡句的用法。
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2)鲧的儿子大禹治水。
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 ”
找出文中数量词,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十三年、三次、一次)
预设:
(1)“十三年”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
(2)“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以及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品质。
(3)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
朗读指导: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读得重一些。
大禹采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出示: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最后,洪水被大禹治理得怎么样了?(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出示: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能力。】
3、总结全文
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三过家门而不入》。
听读儿歌《三过家门而不入》,试着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讲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六、主题延伸
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哪些?
还有《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
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起因:洪水经常泛滥人们生活痛苦极了
鲧筑坝挡水九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大禹治水经过:离家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心为民
吸取教训疏导开通河道 不辞劳苦
结果:洪水退了农业生产恢复 专心致志
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 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不足之处:
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 dǎo jué xīn dài lǐnɡ wú jiā kě ɡuī
zhì lǐ ān dìnɡ wěi dà qiān xīn wàn kǔ
二、填上合适的词。
察看( ) 治理( ) 制服( )
挖通( ) 淹没( ) 感激( )
冲倒( ) 劈开( ) 流入( )
三、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填空。
汉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结构
组词
害
被
制
治
通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五、填成语。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五
四
五
六
五
八
五
十
六、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伟大 感激 大家 英雄 非常 这位 的 治水
大雨 代代相传 治水 故事 的 被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 句话。
2.用“﹏”画出描写南极寒冷的句子。
3.“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中的“这里”指的是 。
4.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 。
1. 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打“∨”。
① 南极的动物只有企鹅和海豹。 ( )
② 南极的动物都十分耐寒。 ( )
③ 企鹅一点儿也不怕冷,非常讨人喜欢。( )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
我教《大禹治水》
作者:华美的袍
《大禹治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伊始,一切都很顺利。揭示课题,简介大禹,然后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然后导入:“课文具体描写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谁来说说第一次的经过?”
一生说:“第一次是这样的: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意外出现了。一男生坐座位上就叫起来:“老师,大禹不是个好丈夫!”
“对!,还是个坏爸爸,连儿子都不看!”居然还有附和之声。
我咳了一下,说:“……怎么说呢,看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了。”
“大禹难道不爱妻子儿子吗?”我引导学生继续学下去,“文中描写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口时,有个词语能告诉我们答案。”
一女生说:“深情!是深情一词!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
我说:“对啊,大禹忙于治水,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只能把对家庭的爱深藏在心了。大男儿顾大家而弃小家,这种精神就叫公而忘私。”
学生看着我的脸,听得很认真。
……
课后,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学生的确与以前不同了,对于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看法颇为尖锐。我这样教,这样说到底好不好?我是否在不经意间拒绝、否定了属于学生自己的一些东西,一些思想。
《大禹治水》是一篇传统题材的故事。课堂上我下这样的结论,意在维护大禹的英雄形象,也是照本宣科。备课时我没预料到学生对大禹会有这种评价。而教过后想想,当我做出“大男儿顾大家而弃小家”这样的结论,其实是代表着一个终结、一种权威。学生会望而却步。学生会形成定式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是说,课堂里要有学生思想的声音。《教参》不能代替教师的想法,教师的想法不能代替学生的想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许我该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也许他们这样看待大禹并无损于他的英雄形象;也许对于“英雄”的概念也是各有不同。教育的神圣之处在于引领学生到达一个个“驿站”,教育的艺术在于等待学生,留下空间,留下时间,让学生真正表达好自己的体验,留住“童言无忌”。如此,对人性的关怀,对个性的尊重,对创造力的启迪将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嗨,理论说起来是一套一套,课堂中具体如何调控实施还真拿不准。只怕误人子弟啊。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本文转载自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 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
词卡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生字,掌握词语,认识新偏旁,读通课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于他是一位
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禹”。想知道他的故事吗?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大禹治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5、大禹治水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二 、初读感知
1、同学们要知道的有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打开课本101页,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课文,老师有读书提示:
(1)遇到生字时,看着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读通顺课文,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初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初步感知课文
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一遍书,就有这么多收获。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大家
的收获会更多。现在老师最关心的是同学们生字有没有掌握,课文有没有读通顺
呢。下面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2、认识词语
故事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可别太大意,自己先练练。 tāotāohóngmodǎowūhàixìng很久很久滔滔洪水淹没 冲倒 房屋害得 老百姓zhìlǐzǐxìxíngtōngpī治理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仔细 地形挖通劈开 bèizhìfújīwěixióng被 制服 感激 伟大 英雄 ⑴自己借着拼音读一读。
⑵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和这些词语交上朋友了?
⑶第一组,谁先来?你真勇敢!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读音是否读准了! tāotāohóngmodǎowūhàixìng第一组:很久很久滔滔洪水淹没 冲倒 房屋害得 老百姓
预设1:学生读得不够好!
师:你听出来了什么?谁来帮帮他!乐于助人的——,你来当小老师,教教
他!你来谢谢小老师!瞧,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
预设2:学生读得很流利!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没,倒)
指导:很久很久
师:读了这一组词,你知道大禹治水这个传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猜猜看,
到底有多久?十年,你再猜,老师告诉你呀,这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呀,多久呀!
指导读“很久很久”
师1:老师听出来了,好象只有50年。2、不错,有200年了。3、多么遥
远呀!
理解:洪水
师:同学们,洪水你见过吗?由于经常下暴雨或者冰雪融化,雨水越积越多,
水都从河里漫出来了。(出示洪水图:解释洪水)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一起读这些词语。 zhìlǐzǐxìxíngtōngpī第二组:治理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仔细 地形挖通劈开
师:第二组,老师请你。谁愿意和他比比!
这一组有两个成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对了,成语里有了千和万,就
表示很多很多,平时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千言万语 千家万户 千军
万马 千头万绪 千丝万缕 )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
重积累词语。 bèizhìfújīwěixióng第三组:被 制服 感激 伟大 英雄
师:最后一组,老师把机会让给你!你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读!
制:课文中说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谁制服了?把话说完整。那你知道
小偷被——制服了,——被谁制服了!我们一起读一遍。
⑷师:看样子,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开火车读。
⑸同学们,这些词语你认识了,下面老师给你们再提高难度,你们还敢接受
老师的挑战?你能任选其中几个词语说一句跟课文有关的话吗?
3、读通顺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同学们真不错,词语读得真好,把它放到课文中,相信你课文一定读得更流利! 再读课文。
⑵、读完以后,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的?分小节点名读。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正确、流利。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
四、指导规范书写生字
大家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字也一定写得很棒。
再次出示生字:伟 制 被 理 形 治 姓 洪 害 通
学生自主识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们记住这些生字呢?向大家介绍介绍!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写字大王们,那在这些字中� 跟老师一起写一遍。一点是领子,横撇竖是身子,撇是一只袖子,点是另一只袖子,知道了吗?
指导“害”:这是上中下结构,先写宽宽的宝盖,再写丰收的丰,注意一竖要出尖,最后一口扁扁的。
指导“通”:这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甬,再写外面的走之底。
看老师写,小朋友们手都痒了吧!那你们赶快打开作业纸,准备写吧,先摆好你的写字姿势注意三个一。
师:同桌交流一下自己写的字,夸一夸他哪个字写得特别棒!
(放轻音乐,老师巡视,提醒:做到三个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字词来挡路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 )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500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
【教学要求】
1、 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 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 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 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
2、 讨论:
(1) 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 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 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 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 第2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 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 “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 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 知道朗读。
2、 细读第3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 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3、 细读第4段。
(1) 齐读课文。
(2) 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 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 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 引导背诵。
2、 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 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 指导书写。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背诵课文。
作者:薛敏芳 转贴自:丫丫网 点击数:158
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
薛敏芳
有幸去听了梅李小学校教学能手黄兰英上的一节语文展示课: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感人的传说----《大禹治水》,本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大禹一心为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呼后应,黄老师抓住这一特点,采用了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方法,百姓在治水前无家可归与治水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通过对这两种生活作比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的呢?
引用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这位治水大英雄名叫大禹。为什么称大禹为“英雄”呢?他是怎样的“英雄”?围绕“英雄”这个词不断将课文精彩地展开。首先用课件出示滔滔的洪水无比凶猛与无情,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面对着如此可怕的洪水,大禹却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树立起第一层英雄形象;大禹想治理洪水,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好的办法,那么大禹用什么办法来治理洪水的呢?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自己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在这一小节的讲解中,“劈”字的分析最令我欣赏:师板画两座大山,用板擦在两座大山中间的公共线擦去,引导洪水在两座山的空隙中流入大海,这一形象的引水板画图,不仅传达了文本的意图,更让抽象的词直观生动起来,显示出了大禹在困难面前想办法,不怕畏缩的第二层英雄形象;大禹带领老百姓在外治水XX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在此,黄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自己是大禹的儿子,你会怎么想?让学生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文本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啊,大禹又何尝不想回家看一看啊?但他一心为了老百姓,为大家舍小家的这种献身精神又体现出了他是英雄!面对着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站在大禹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的训练,更是文本的深化。
这一课,黄老师以“英雄”为主线,紧扣文本,拓展延伸,很自然,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简单的语言,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让他们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升华。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不仅节约了时间,更体现了适当讲解的效率,也说明了教师的讲解也是不可忽略的,该讲的时候讲,要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探索中自悟自得。黄老师设计的三个拓展想象环节,巧妙地设计了文本中的空白点,达到了心和意的贯通;情和境的相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每堂课上都有不同的亮点,而这一课中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与体会的。
教学目标: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
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无家可归”、“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十三年、三次、一次也没有”等词语。
2通过课文留白处理、角色换位等方法,体会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感悟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小老师带读)
2上节课我们知道古代有个人教“大禹”,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治水)。关于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小朋友们上节课提出了几个问题:治水的原因、方法、结果。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中。
二:精读课文
分析原因:
1首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找找看哪一小节是说大禹治水的原因的?(第一小节,指读)
2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水很多,很大,到处弥漫,这样的洪水我们说是“滔滔”,你能读出洪水的汹涌吗。(指读)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是啊这个故事发生在4000多年之前啊真的是很久很久啊 ~(指导读好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会有什么后果?大水把房屋也冲到了会有什么后果?
凶猛的洪水袭来,人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没有家住了,这就叫无家可归。(指导朗读)
可恶的洪水,是人们失去了生命,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无家可归的生活,现在你再用心读读,把你的感受都都出来。(指读)
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来读读。(齐读)
了解方法:
1孩子们,你就是禹,你就在这滔滔的洪水中,看着人们随时会被大水夺取生命,你会怎么想。
2是啊, 禹和你们一样,他下决心——引读
指导朗读。
大禹治水的决心就是这么大,可是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是怎么治理的呢?请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3(1)出示填空题:大禹治水,它先是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
出示句子: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千山万水)只翻过一座山,淌过一条河?每座山都翻过,每条河都游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
(2)大禹治水的过程可真是复杂啊,那么你能想象出他在治水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
路过山崖他可能………...会山洪暴发他可能会…………..清晨,别人还在睡梦中,他……………,夜晚,他……………..
走了太多的路,脚都磨破了,露出了鲜红的肉,即便这样,他还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坚持着。终于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3)指导朗读
(4)吃了那么多苦,终于做好了准备工作了,然后他又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讨论:①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真的只是九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四千多年前,人们有起重机吗?有挖土机吗?就连铁锤、斧头都没有,这么庞大的工程,就靠着石刀、石斧这些最原始的工具来完成。
③人们在开山挖河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啊,但是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有价值的,最后(引读)
④指导朗读。
故事感悟:三过家门而不入
1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2填空
3十三年多长啊?4700多天啊,他回过家吗?至少路过家门时也要看一看啊,但他……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吗?
如果你是大禹会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
治水结果
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最终结果怎么样啊?齐读第三段
这时人们会对大禹说写什么?
同学们,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几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以后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齐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共鸣
今天,上了这节《大禹治水》。总的来说一节课比较完整,重点也比较突出。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滔滔”、“无家可归”这两个重点词语让学生感悟到洪水的严峻,人们的生活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过度到大禹治水的必要性。又通过“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这两个词语让学生体 现在玄武区正在推进“三全”、“五优化”的课堂实践和探究。其中很明确地提出要优化学习目标,这里就要求在提出学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具体、明确以及可测性。所以在我们制定学习目标时,在表述时一定要很细致,起初我的目标之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比较模糊,在大家的评课中我们将其改为“抓住重点词语滔滔、无家可归、千辛万苦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的目标不仅具体,而且在课堂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目标的达成度。
这一节课另一重点是体会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感,这里可以从两个地方体会,一个是大禹治水走进千山万水,一个是故事“三国家门不入”。在这里孩子虽然体会到了,但是自主体验还不太深刻。究其原因,我想是故事背景比较远,孩子无法得到情感共鸣。那么怎么合理设计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呢?在随后的评课上,何校长对这一难点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千山万水”可以与平时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游山玩水联系在一起,产生矛盾,游山玩水有什么不好的?从而得出大禹走遍千山万水是为了治水,他的肩头是有沉重的任务。在感叹何校长批文入情如此精妙的同时,我也反躬自省,只有联系孩子自身的情感体验,才会与文本发生共鸣获得更深刻得体验。
明确目标,敲出语文课堂的重音
朱晓菲
在我们玄武区大力推进“三全”、“五优化”的大背景下,朱晓琳老师紧承何校长、杨主任接下了“相约星期一”的第三棒,为我们呈现了《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
朱老师是位年轻教师,可每次听朱老师的课都能深刻感觉到朱老师的进步和飞跃。上课伊始,学生良好的课堂风貌、准确的吐字发音,无不显示了老师平时教学的严谨和扎实。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朱老师紧紧抓住每小节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朗读再到升华内容,层层深入、有条不紊。应该说,朱老师这节课的亮点诸多,结合我区“三全”“五优化”中“优化学习目标”来谈谈一点想法。
同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备课中设计教学目标时总离不开“老三样”: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习了我区 “优化学习目标”的要求后,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说的“理解生字词”到底理解哪些词语?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底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的情感水到渠成?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走进朱老师的课堂,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朱老师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抓住了每一小节的重点词语如“滔滔、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13年、代代相传”把每个词语都落实到了教学目标中去,在课堂上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了这些词语,进而从词语入手去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如果朱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中不明确到具体是哪些词语,不把教学的重音敲向这些词语,那么她的课堂很可能是面面俱到学生却无所得。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朱老师运用了图片、视频、问题设计等多种教学策略去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我看来,朱老师这节课的目标设计已经很明确了,可是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何校长的点评又让我眼前一亮,那就是“千山万水”和“千辛万苦”到底要更加优化哪一个?两个词语都表现了大禹治水的辛苦,那么孩子在学习时更要侧重体会哪个词语呢?何校长以为“千山万水”是具象的,“千辛万苦”是抽象的,低年级的孩子更应该去理解什么叫“千山万水”,大禹可能会翻越哪些山?怎样翻越?会遇到哪些困难?大禹会渡过哪些水?夏季涉水会怎样?冬季呢?当学生对“千山万水”一词有了深入了解后,“千辛万苦”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比先讲解“千山万水”让学生体会大禹的辛苦,再讲解“千辛万苦”再让学生体会大禹的辛苦要高效的多。
都说成熟型教师的一句点拨往往会让年轻教师收益匪浅,如果我们年轻教师在备课上课中能像何校长这样去反复揣摩教学目标的设定、去揣摩高效地达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策略,那么学生习得的课堂将像鼓点敲出的节奏那样重点突出、轻重缓急了然于胸。
谈谈如何优化问题设计——兼评朱晓琳老师《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
今天再听朱老师的公开教学《大禹治水》,我觉得内心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对于学校的校长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生进步,看到教师成长了。
朱老师的课让人觉得清新、自然,课堂节奏不疾不徐,收放自如,这是一位老师“课感”的成熟,有了上课的感觉,进入了游历课堂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
除了“课感”,朱老师在语文教学的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以下几点足以证明:
一、理解词语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记忆能力强,理解能力弱,所以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也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重积累,轻理解。轻理解不是不指导理解,而是要找到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朱老师这节课中多次运用的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尝试就是一种适合的方法,我给它取个名字,叫“太极式理解”,就是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说词语语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予以巧妙点拨,让学生明了词语的意思,犹如太极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如理解第一自然段“无家可归”一词,老师先让学生朗读想象“滔滔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的情景,想象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给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的损失,然后,老师巧妙点拨:“滔滔洪水,使老百姓失去了房屋,失去了农田,没有房子住,没有田地种,只能四处流浪,靠乞讨度日,这就叫——”学生异口同声:“无家可归”。“无家可归”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所包含的情感悠然而现,可谓大道无形,不着痕迹而又水到渠成。
二、把握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结构。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从整堂课的教学来说,老师
从局部处理来看,对于段的教学朱老师依然很好的把握了这样的课堂基本结构。如教学第二自然段“大禹怎样治水”,老师首先出示一道填空“大禹先是_______,接着_______,最后_______。”,学生初读之后很快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刘勰语)然后分别品读“如何吃尽千辛万苦察看地形”“如何带领百姓开山挖河”“最后将洪水引入大海”的,再整体朗读,体会人物的精神。
听朱老师的课,也引起了我对于我区本学期推出的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的一点思考:
1、问题由学生生成。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和探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利于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就设计了学生读题质疑的环节,老师又以学生生成的“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三个问题架构全文的教学,问题是“我们”提的,阅读当中当然更为主动地去探究,阅读的指向当然更加清晰明确,教学的效率当然有所提高。教学的问题从学生中生成,对于引导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启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2、问题从文眼中生成。
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是“语文的”,它不能离开语文的文本,不能离开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问题设计,目的是“学习语文”,目的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学的问题一定要从语言文字中来。一篇文章那么多语言文字,从哪些语言文字中来才合适呢?沙里淘金,寻找最有价值的语言文字。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才是最有价值的?能够促进阅读效果的,能够带动整个章节、整篇文章阅读的语言文字是最有价值的,就是张庆老师讲的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效果的语言文字。这样的语言文字就是“文眼”,文章的眼睛,学生透过它能够窥其全貌,能够探其本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现代故事小诗,这首诗的眼睛在哪里?就在一个“送”字:谁送?为什么送?怎样送?送的结果怎样?围绕一个“送”字,我们能够了解故事的全部线索和情节;围绕一个“送”字,我们更能直逼诗歌的思想内核。第三小节学完,老师问:送蝈蝈,仅仅是为了送歌声吗?更是送什么?学生在前面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到:送蝈蝈,是为了送歌声,更是为了送快乐,送爱心。
3、问题从互动中生成。
《大禹治水》第三自然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心中装着百姓,心中藏着大爱英雄主义情感是二年级学生很难体会到的。课堂上,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资源。老师问:“大禹在外治水13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为什么不回去呢?”学生回答:“大雨路过家门不回去,是因为他有急事要做?”老师很快意识到这个课堂生成的价值,老师连续追问:“是啊!他有急事啊!家里13年没有见面的老母亲在日日夜夜牵挂着他,期盼着他平安回来呀!13年没看到老人家了,还让她天天担心自己,思念自己,看看自己的老母亲,对大雨来说还有比这更急的是吗?”“家里辛劳的妻子啊,大禹13年没有回家,你又种地,又织布,上有老,下有小,多么不容易啊!进门问候一下妻子,帮他减轻的负担,就不是急事吗?”“可怜的儿子啊!十几岁了,父亲也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呢!身体结实吗?个头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看看自己十几年没有见过的儿子,这不是急事吗?”学生默默颔首,进入情景。老师进一步启发提问: “是啊,这些对大禹来说都是急事,但是他还有更急的是啊!一起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他更为什么事急啊?他更为谁急啊?”大禹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执教的老师以课表述思想,表现成长,听课的老师在听课中思想,在听课中成长,“相约星期一”,生长思想,收获成长的地方。
谢谢朱晓琳老师!
何义田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学 杨赟
创设情境教学法这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像等手段,展现出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要求教师首先创设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该情境中,然后通过情绪的感染、移情作用,使学生也仿佛置身于该情境中,让他们暂时“变成”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接受情境,学生思考问题就必然与该情境中的节奏相吻合,思维也会更积极、主动、独立,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在朱老师的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吃尽千山万水”,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说说大禹在那些情境下会怎样,这个设计很好,也说明老师是动了脑筋,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那怎样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呢?说几点与大家共同学习:(1)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情趣、积累经验,此法适合于生活情趣较浓的文章教学。(2)利用实物、图片再现情境,让学生睹物思情、睹物思人进入情境。(3)角色扮演体会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琢磨、感悟。(4)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这种方法适合于游记或其它写景文章的教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5)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或歌曲,用来揭题激趣、总结点题、伴乐朗读渲染情境等。总之,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独立地
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听朱老师的《大禹治水》有感
王江
之前就听过朱老师的课,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上课是潇洒自如。
而今,再看她上课,多了几分睿智,几分成熟,几分洒脱。
对于优化教学目标,从数学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她还是做的很不错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
比如说:从一开始的复习读词语,到接下来的围�
鸡蛋里挑个小小的骨头,对于朗读,我个人觉得,既然老师说学生读的不是很到位,那老师可以增加一个小小的环节,“想听朱老师读读这段话吗?”老师示范读,读完之后,学生再读。我清楚地记得于永正老师上《梅兰芳学艺》,就多次示范读书,效果很好。
以上只是我并不成熟的一孔之见!(王江)
课 堂 中 的 书 声 琅 琅———朱晓琳《大禹治水》听课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直谨记在课堂中要书声琅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更要牢记在课堂中渗透点滴的素质教育。
朱晓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台风很好,普通话标准清晰,赏心悦目。朱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带有感情的朗读,让小朋友深刻的理解“滔滔”,“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等词语。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却能朗读的如此之好,可见,朱老师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培养这些孩子。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作为一年级老师的我,也要课堂中更多的渗透朗读。虽然现在只是拼音学习,但也涉及到不少词语以及初步涉及到句子学习。在上面的一节课中,学到“大刀”,“小桥”,“流水”等词汇,威风凛凛的朗读“大刀”,在朗读“小桥流水”的时候能让老师和孩子都体验美好的画面,已经起到初步的成效,但是我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的渗透朗读以及素质教育的点点滴滴。
一、二年级的老师多多培养孩子,不仅能为孩子在中高年级的学习做好铺垫,更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作为北小这样的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